思特威近期发布的2亿像素CIS芯片SCC80XS,以其技术硬实力成为行业焦点。作为头部终端厂商的核心供应商,思特威此次推出的新品,不仅是单一产品的突破,更标志着国产CIS在高端领域正式对标国际巨头。
其搭载的22nmstackedCMOS工艺,看似普通实则是当前CIS领域的工艺天花板——这一参数,直接看齐了长期垄断全球CIS市场的索尼旗舰技术。

技术溯源:CIS行业的迭代逻辑与索尼壁垒
CIS行业的核心技术迭代,始终围绕“感光性能提升”展开。2010年前后,从传统前照式(FSI)到背照式(BSI)的转型是关键节点——通过将电路移至光电二极管下方,BSI大幅优化了感光效率。而技术升级的核心在于键合工艺:早期BSI采用熔融键合连接电路晶圆与裸硅载片,随着集成度需求升级,多层堆栈式BSI应运而生,载片升级为CMOS晶圆,键合工艺也迭代至混合键合。
值得注意的是,熔融键合与混合键合的CIS量产应用均由索尼首创,其率先推出的22nm多层堆栈式CIS,将像素晶体管堆叠于光电二极管之下,构建了长期的技术壁垒,这也是索尼稳居全球CIS市占率第一的核心底气。
破局者思特威:技术追平后的行业变局
思特威SCC80XS的关键突破,在于同步采用22nmCMOS工艺与混合键合技术,直接拉平了与索尼的技术代差。这一突破的意义远超单一产品:当“22nm+混合键合”的技术窗户纸被捅破,豪威、格科微等国产同行将加速跟进,长期由索尼、三星主导的CIS市场格局将迎来结构性变化。

事实上,国产CIS早已在细分市场建立优势:思特威稳居全球安防CIS市占率第一,豪威则领跑车用CIS市场。当前国产阵营与国际巨头的竞争焦点,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而去年SK海力士退出CIS市场的案例,更印证了该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凸显了思特威技术突破的战略价值。
核心启示:成熟制程的战略价值
思特威的突破,更颠覆了“唯先进制程论”的认知:22nm相较于2nm虽看似“低端”,却是索尼维持高利润和市场领先的核心堡垒。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芯片领域:32nmNORFlash、55nmBCD芯片等看似不“高级”的成熟制程产品,实则是各自领域的技术顶点,在工控、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质而言,成熟制程是先进制程的技术基础与资金蓄水池——没有成熟制程的量产利润支撑,先进制程的研发便无从谈起。抛开应用场景谈制程先进性,本身就是违背产业规律的空谈。
思特威SCC80XS的发布,标志着国产CIS正式迈入“与索尼看齐”的阶段。随着设计与制造经验的持续积累,国产CIS实现超越已非遥不可及。而其背后的核心启示更为关键:中国芯片产业的前进动力,正在于这种“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并重”的脚踏实地——不骛虚声、立足需求,才是技术突围的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