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安世半导体”(Nexperia),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闻泰科技的子公司”,一家被卷入中欧博弈的企业。但要讲清它的故事,得从上世纪的飞利浦讲起。 安世的故事,起点在荷兰。那时候,欧洲的半导体工业仍是世界中心之一,飞利浦(Philips)几乎涵盖了从灯泡到芯片的全产业链。 20世纪50年代,飞利浦成立半导体部门,后分拆成NXP(恩智浦),再后来,在NXP业务中有一个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芯片和MOSFET功率器件的部门——这就是安世半导体的前身。 2017年,这个部门被中国资本收购,诞生了“Nexperia安世半导体”。从那时起,它的命运就不再只是技术与市场的故事,而是被推上了“全球半导体地缘政治”的舞台。 2019年,闻泰科技(Wingtech)宣布斥资约278亿元人民币,正式收购安世半导体,成为控股股东。这笔交易堪称“蛇吞象”,彼时的闻泰还主要是一家代工手机、ODM业务为主的企业。 但这场豪赌,改变了闻泰的命运。 安世半导体的加入,让闻泰从“手机代工厂”跃升为“中国最完整的IDM企业之一”——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到整机应用,形成了完整生态闭环。 2020年之后,安世在欧洲和亚洲同时扩张:在英国曼彻斯特、德国汉堡拥有晶圆厂;中国江苏淮安、上海等地建设封测和研发中心;产品覆盖全球主流车厂与消费电子客户。 一时间,安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也让闻泰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然而,半导体不是普通生意。 从2021年开始,安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西方新闻中——不是因为技术突破,而是“安全审查”。 荷兰政府、英国政府、美国政府都先后介入,对安世在欧洲的运营进行审查。理由是:“其背后控股股东为中国企业,涉及国家安全”。 2022年,英国政府命令闻泰出售安世位于威尔士纽波特的晶圆厂(Nexperia Newport)。 这是英国最后一家拥有产线的8英寸晶圆厂,战略意义重大。最终,英国强行收回。 闻泰在声明中表示“坚决反对”,并一度提出上诉。 这场风波,让安世从一家低调的功率器件公司,变成了全球舆论焦点。它既是中国半导体“走出去”的先锋,也是中欧技术博弈的缩影。 很多人不知道,安世其实不是一家“噱头公司”。它的实力,放在全球都不容小觑。 球每年生产1000多亿颗芯片,位居分立器件领域前列;全球前五的MOSFET供应商之一;在车规级二极管、逻辑芯片、功率半导体领域有深厚积累;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大众、博世、比亚迪等。 它的竞争对手是安森美(onsemi)、英飞凌、意法半导体(ST)这些老牌巨头。 在“低调”但关键的分立器件市场,安世是那个默默维持世界电子系统稳定运转的隐形力量。 2024年起,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重组,让安世的处境更加复杂。荷方限制其晶圆供应,中国市场一度面临断供风险;同时,闻泰科技因管理权问题陷入内部风波,市场信任度下滑。 但从长远看,安世仍是中国掌握海外半导体资源的重要桥梁。它的欧洲工厂代表的是技术积累与制造能力;而中国的封测基地与本地客户群,则是庞大的市场支撑。两者结合,恰恰是全球半导体未来的“混合模式”——技术与市场的双轮驱动。 安世半导体,是飞利浦的遗产,是闻泰的希望,也是全球化时代的缩影。在技术层面,它是一家扎实、有底子的芯片制造商;在政治层面,它则成了“信任危机”的牺牲品。 它的前世,是欧洲工业的辉煌;它的今生,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试炼。未来,也许安世能在“技术无国界”的理念中找到新平衡。毕竟,在芯片这门生意里,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不断在裂缝中生长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