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光电传感及智能健康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7-12 12:00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拟在佛山市禅城区华宝南路 18 号建设实施。本项目拟通过购买生产设备、配套设备等,增加光耦、穿戴 LED 等产品的产量,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以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满足下游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加快叠加政策鼓励发展,光电子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根据 Wind 及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由 2020 年的 12.69 万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 17.18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6%,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86万亿元。2024 年中国光电子元器件产量达 18,479.70 亿只,同比增长 28.5%。2025 年 1-4月产量达 5,967.00 亿只,同比增长 6%。

中国光电子器件产量

新型光电子器件因其功能特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公司光电子主要产品为光电传感器件,重点专注于光电子业务中的光电耦合器、Chip LED 和智能健康产品品类。其中光电耦合器作为电子元器件用于电源开关、继电器等控制和驱动领域器件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电力电子元器件等;

Chip LED 作为指示类光电子器件应用于指示、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下游领域;穿戴健康 LED主要作为传感器、识别器等设备的重要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健康领域,用于人体健康监测。

近年来,中国 LED 照明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LED 在照明产品中的渗透率不断上升,2024 年中国 LED 照明渗透率进一步增加到 80%,预计未来渗透率仍将保持一定程度增长,并于 2026 年达到 82%。

随着中国 LED 照明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 LED 照明市场规模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按下游应用环节产值计算,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5,343 亿元上升到 2024 年的 7,16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29%。随着行业发展渐趋稳定,预计 LED 照明市场规模将由 2024 年的 7,169亿元增长到 2026 年的 7,38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9%。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24 年 12 月 17 日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全球腕戴设备出货量在前三季度达到了 1.4 亿台,中国市场在同一时期却迎来了出货量同比增长 20.1%的佳绩,达到了 4576 万台,继续巩固全球最大腕戴设备市场的地位,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开展大量市场调研工作,深度结合市场需求,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精准研判。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受到市场高度认可,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目前设备产能已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公司有必要扩大新型光电子元器件产品产能,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本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在现有生产基地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新建产品生产线,大幅提高公司新型光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能力,抓住行业发展契机,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伺服变频、智能家电、通信、特高压电力等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对光耦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

目前光耦的主要供应厂商包括 Onsemi、Toshiba 和 Broadcom 等国际进口品牌,占高端市场份额大,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厂商的市占率较低,因此在国内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器件类产品(包括显示屏用器件产品、白光器件产品、指示器件产品、非视觉器件产品)、组件类产品(包括显示模块与背光源、Mini背光模组)、LED 外延片及芯片产品(包括各种功率及尺寸的外延片、LED 芯片产品),业务涵盖 LED 产业链上中下游。

为了巩固现有产品优势,改善细分市场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本项目将增加光耦产品的生产线,同时为了满足可穿戴健康设备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公司将新建可穿戴 LED 生产线,扩大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市场需求,将有效改善公司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多项国家政策的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光电子器件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相关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 LED 行业提供了财政、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有效促进了国内 LED 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1 年 1 月,工信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传感类元器件,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等。

2021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要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加快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2022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基础零部件、光电子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统筹推动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技术攻关、产能提升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供应渠道。

2023 年 2 月,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研究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先进工艺,支持特高压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表示要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

因此,上述政策文件将持续有效地促进国内 LED 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本次扩产项目产能的有效消化。

(2)完善的产品体系和良好的市场声誉为产能消化提供保障

公司专注于光电子器件领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开发出多款封装系列晶体管光耦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快充、开关电源、适配器等电源设备及智能电表和可编程控制器等终端领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口碑声誉。

在智能穿戴领域,公司凭借多年深耕,目前已开发多款多代适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健康监测产品组合,并广泛应用于一线知名品牌智能设备。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 1.84 英寸 Micro LED 全彩显示屏 nStar Ⅲ已成功点亮,未来有望应用于 Micro LED 手表等智能穿戴产品。

在光电传感器领域,公司已相继开发出多款适用于智能手机、耳机、紫外线消毒灯等消费电子市场的光电产品,如 VCSEL 发射器、红外光电开关、光电接收器、深紫外发射器等,目前均已实现量产及成熟应用。

公司完善的产品体系、丰富的开发经验、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口碑声誉进一步巩固了该项目建设的技术和销售基础,为产能消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3)产品具备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小家电生产国,随着网通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家电国产替代升级换代,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根据《2024 年智能家居出海洞察研究报告》,2017-2024 年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 21.52%,到 2025 年全球智能家居营收规模预计进一步增长至 1,755 亿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 1.9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6%,利润总额达 1,737 亿元,同比增长 11.4%,带动指示器件需求市场进一步发展。

随着消费升级,白家电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产品由单品智能化迈向系统智能化,白家电中高端市场持续增长,产品内部结构升级稳步推进。

光耦产品自 20 世纪 70 年代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每一个程序控制器里都要用到数十个光耦合器。

在消费电子应用领域,光耦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智能仪器仪表、平板、充电器等领域,在工业控制领域,光耦产品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在工业控制电路中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光耦产品也广泛应用于充电桩、汽车电子等领域。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光耦合器市场销售额将达到 266.2 亿元人民币,2024-2030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2%。

综上,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公司产品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有助于该募投项目产能的消化,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4、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19,011.37 万元人民币,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19,011.37 万元,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建筑工程费、软硬件设备购置费、安装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等相关支出。

5、项目备案、环评及用地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地为佛山市禅城区华宝南路 18 号,公司已取得相关土地使用权。截至本报告公告日,本项目已取得《广东省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504-440604-07-02-499947),项目环评文件正在办理中。

此为摘取部分,完整版根据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要求,可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拟建地址

1.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5 项目建设工期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生产规模

1.2 企业概况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3.3 编制原则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完善

2.2.2 项目建设是公司规模扩展,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增加产能,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2.2.4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2.2.5 提升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为业务发展和高效管理赋能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国家政策推动行业的发展

2.3.2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及良好品牌认可度

2.3.3 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协同优势显著

2.3.4 优秀的人才队伍和管理体制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量化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预测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及增长趋势

2.4.2 市场供给分析:评估现有及潜在竞争者提供的同类产品数量,识别供给缺口或过剩

2.4.3 市场竞争分析:研究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份额分布、主要竞争对手策略及进入壁垒

2.4.4 项目产品分析:结合产品特性(如价格、质量、功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判断其竞争力

2.4.5 市场综合分析:整合供需、竞争及产品数据,形成对项目整体可行性的判断

2.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2.5.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5.2 项目产出方案

2.6 项目商业模式

2.7 项目对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方案

3.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1.2 项目选址需求

3.1.2 选址方案的初步拟定

3.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 概况

3.2.2 政治

3.2.3 经济

3.2.4 项目投资地营商的主要优势

3.2.5 投资激励

3.2.6 经贸情况

3.2.6 法律法规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技术方案

4.1.1 原料路线确定原则

4.1.2 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确定原则

4.1.3 技术先进性

4.1.4 生产工艺流程

4.1.5 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4.2 设备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给排水工程

4.3.2 变配电工程

4.3.3 消防工程

4.3.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4.3.5 通信工程

4.3.6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4.4 数字化方案

4.4.1 工业化生产可靠性分析

4.4.2 技术管理及特点

4.4.3 建筑智能化

4.5 建设管理方案

4.5.1 项目建设期管理

4.5.2 公司注册及审批流程

4.5.3 项目审批流程

4.5.4 项目申报

4.5.5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生产经营方案

5.1.1 采购模式

5.1.2 生产模式

5.1.3 销售模式

5.1.4 研发模式

5.1.5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5.1.5 燃料动力供应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设施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人力资源配置

5.3.2 人员培训

5.3.3 员工退场

第六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范围

6.1.2 项目投资估算

6.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2.2 编制依据

6.2.3 收入测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利润核算

6.2.6 财务评价分析

6.3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6.3.1 不确定性分析

6.3.2 偿债能力分析

6.3.3 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7.1 经济影响分析

7.2 社会影响分析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7.3.3 环境保护的建议

7.3.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项目能耗情况

7.4.2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3 管理节能措施

7.4.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结论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8.1 工期风险

8.2 质量风险

8.3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8.4 市场波动风险

8.5 政策风险

8.6 政治风险

第九章 思瀚产业研究院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

图片 关 于 我 们  图片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8087939    0755-28709360
· 客 服 微 信:g15361035605 
· 客 服 Q Q :454058156
· 邮箱:chinasihan@126.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光电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