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5款!2025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新品图鉴

图片
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款新机型面世。

文|编辑部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了新品的密集发布期。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共发布超过75款人形机器人整机新品,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款新机型面世

第一季度共有超过35款人形机器人新品,国内21款,国外14款。(滑动或点击查看完整图片)

2025年第一季度人形机器人新品(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第二季度共有超过40款人形机器人新品,国内28款,国外12款。(滑动或点击查看完整图片)


2025年第二季度人形机器人新品(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轮式首次超越双足,实用主义加速主导技术路线

2025年,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轮式移动结构在人形机器人新品中的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发布轮式机器人33款,虽然仍略低于双足机器人的39款,但差距已大幅缩小。此外,还有3款产品采用了轮足混合或其他结构,显示出企业在移动方式上的多元探索。

回顾过去两年的数据变化,可以明显看出轮式方案正在快速蚕食双足结构的市场份额,尤其在2025年第二季度,轮式机器人数量首次在单季度内实现对双足机器人的反超

这一趋势的核心逻辑在于“效率优先”。相比于双足结构的技术复杂度与控制难度,轮式平台在室内场景中拥有更高的稳定性、更长的续航、更低的成本,也更容易接入工厂、写字楼等典型商业环境。对于当前急于推进商业化落地的企业而言,轮式结构成为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

形态趋于集中,三类产品路线初步形成

在形态设计层面,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新品呈现明显的收敛化趋势。不同于去年“百花齐放”的设计尝试,当下产品设计已基本聚焦在以下三类路径:

1.双足+双臂的通用仿人结构:追求高度仿人形态,具备更强泛化能力,面向长远场景替代人力,是技术理想主义的代表;

2.双臂+可折叠结构+轮式底盘:强化机械臂作业与紧凑部署能力,兼顾运动与稳定性,适用于服务业、接待等场景;

3.双臂+升降台+轮式底盘:聚焦桌面级操作与工业协作能力,形态介于机器人工作站与协作臂之间,更贴近短期产业需求。

形态的收敛表明,行业逐步从概念验证走向落地应用阶段,企业不再一味追求外观仿真,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任务适配度与平台可扩展性。

结语:商业化窗口临近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呈现出“三高”特征:高密度发布、高集中度区域、高形态趋同性。与此同时,技术路线也呈现出分化趋势:轮式结构加速商业化推进,而双足方案则向高端泛化能力持续演进。

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谁能率先构建起“产品—场景—价值”的闭环,谁就能在第二波落地潮中确立竞争优势。轮式产品或将率先打开“实用派”的大门,而双足通用平台仍有望在技术演进与算力成本下降之后,成为“平台派”的最终解法。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止一条路。但2025年,显然是它们真正走向现实世界的起点。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交流群

图片



推荐阅读

超35款!一季度人形机器人新品图鉴

超80亿!一季度人形机器人融资情况盘点

超20家-联盟近期新入会企业一览

2024-2025年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报

本体企业

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云深处科技

开普勒|亿嘉和|科沃斯|帕西尼|数字华夏

众擎机器人|睿尔曼智能|艾比仿生|越疆机器人

威迈尔|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赛博格机器人

供应链企业

高通|步科|银轮股份|伟创电气|台达|阿普奇

微亿智造|华盛控|坤维科技|纽格尔|道氪云|芯明

澜兔数界|力准传感|缇基彼|无穹创新|灵巧智能

睿芯行|集和诚|科峰智能|灵猴机器人|思岚科技

终端企业

富士康|欣旺达|泰山体育|润新机械

豪森智能|南京市保|中广核检测|金旺智能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小小科技|天奇股份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