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真的开始和人类“抢饭碗”了吗?

AI研究所 2025-08-01 18:30

202572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内人头攒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正式拉开帷幕。

一场机器人界的群英会在这里精彩上演。据报道,现场超150台人形机器人齐聚亮相,规模空前。

与往年相比,这些机器人不再满足于“秀肌肉”,而是纷纷展示“真干活”本领: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擂台上大展拳脚,挥拳、肘击、踢腿等动作行云流水,即使被击倒也能迅速爬起继续战斗;

智平方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打冰淇淋、煮咖啡、码垛、打架子鼓切换自如,其搭载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Brain实现了多场景作业的端到端闭环控制;

资讯配图

图/智平方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图源财联社

擎朗智能的XMAN-F1在小食店熟练铲爆米花、制作饮品,为观众带来新鲜美味;

傅利叶智能即将发布的GR-3人形机器人,以柔肤软包覆材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拓展陪伴与情绪交互新体验......

种种迹象表明,这届WAIC上,机器人正在从仅供观赏的“花架子”,逐渐变为“实战派”。那么问题来了,机器人真的已经可以抢人类“饭碗”了吗?AI研究所今天就来盘一盘。

01 WAIC洞察行业新航向

WAIC的热闹景象之下,底色是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6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5%。其中,工业机器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销量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50万台。

中国机器人产业增速喜人,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次数108次,金额达153.5亿元,新增中国发明专利41696件。

技术突破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带来“智慧的大脑”,使其从单纯程序驱动向智能决策转变。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出现,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看—想—动”,极大提升了场景推理与泛化能力。

例如银河通用的Galbot在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支持下,既能在复杂商超环境中自主识别并抓取商品,也能在工业物流场景中高效搬运料箱,作业效率已与人类工人相当。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在性能上取得显著突破。

以触觉夹爪为例,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研发的产品通过创新视触觉传感技术,使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神经”,空间分辨率达每平方厘米4万个感知点,能够稳稳夹起豆腐、薯片等易碎物品。

最后,人机交互技术同样正朝着更自然、流畅的方向发展。语音识别、手势控制、情感识别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让人与机器人的沟通更便捷高效。在WAIC现场,不少机器人能准确识别用户语音指令,通过灵活肢体动作回应,甚至感知用户情绪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也在WAIC 2025上,展示了一系列与机器人技术紧密相关的前沿成果,其中包括能让机器人“察言观色”的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智能语音背包

其最新升级的星火大模型X1展现出强大多语言能力,可支持130+语种,在阿语、德语、法语等重点语种的整体效果已超越GPT-4.1,让机器人跨越语言障碍,更好服务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 

资讯配图

图源科大讯飞官方

人机交互方面,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语音识别准确率超98%,语音合成效果自然流畅如真人发声。

02 工业器人领跑

如果把目光放大到整体,在诸多细分领域中,工业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预计增长25%,达到50万台以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达25万余台。

高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制造、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旺盛,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开始引入工业机器人,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其中,协作机器人以安全、灵活、易于部署等特点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新热点,这类机器人能与人类在同一工作空间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例如在3C产品组装车间,协作机器人协助工人完成精细、重复性操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根据MIRDATABANK数据,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数千台级别,预计到2028年全球市场份额将突破20%

目前来看,如果说哪种机器人可以和人类“抢饭碗”,工业机器人可能是最具竞争力的选手之一。

在传统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已十分深入。汽车制造行业里,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焊接、涂装、装配等各个生产环节,一条现代化汽车生产线往往由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既提高汽车生产效率和质量,又降低生产成本。

就拿比亚迪来说,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头,其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可谓大刀阔斧。

2024年,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入职了比亚迪工厂。身高1.72米的WalkerS1在比亚迪工厂里,与L4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默契配合,一起执行搬运任务实训。

截至目前,优必选是全球唯一一家与多家车企宣布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其Walker S系列也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例如蔚来,同样

蔚来早在20242月,便让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位于合肥的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落地实训。

资讯配图

图/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蔚来车间实训,图源官方视频截图

在这里,Walker S大显身手,完成车门锁质检、后车灯盖板质检、安全带检测、高精度柔顺贴车标等精细工作,这堪称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流水线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 。

此后,Walker S Lite也在吉利汽车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实训,连续21天在入库上料工位协同工人执行搬运任务,成为国内首次全流程执行和对外展示料箱搬运任务的人形机器人 。

海外市场方面,众多头部车企也不甘落后。

宝马集团在机器人应用方面同样积极。20241月,宝马就与美国加州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合作,在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巴坦堡工厂测试Figure 01双足人形机器人。

今年5月,现代汽车集团宣布将在美国佐治亚州的新工厂引入美国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研发的Atlas人形机器人。

后续,随着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负责电池电芯的搬运、组装和检测等工作,确保电池生产质量和一致性;航空航天领域内,工业机器人可用于飞机零部件加工、装配及飞机检测与维护,提高航空产品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

整体来说,透过今年的WAIC,我们不难发现,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服务,机器人正加速渗透千行百业。后续,这些“硅基打工人”如何与人类“抢饭碗”,且行且看。

*封面图由AI生成

*参考来源:

《打拳击、煮咖啡......最大规模人形机器人亮相WAIC》财联社

《机器人扎堆WAIC:机器人能干活背后的“真”与“伪”》第一财经

《万字综述WAIC 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炫技”到“千行百业真干活”》焉知人形机器人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快讯|天链机器人完成A股IPO辅导备案;智元机器人发布“灵渠OS”开源计划;四川发布首批机器人产业机会清单
签下360万美元大单,这家四川机器人企业全年产值有望翻番
比亚迪公布全新机器人专利:自动充电、充气
天途&北邮共建实训平台:“智能机器人开发”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智领工业,人机共创未来|全数会 2025 AI 赋能工业制造与机器人融合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IDC预测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占半壁江山
【会员风采】满载实力 大展宏图!我会会员单位海康机器人165kg/210kg大负载机器人登场
70 亿参数做到百毫秒推理延迟!蘑菇车联首发物理世界 AI 大模型,承包 Robotaxi、机器人所有“智能体”?
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应用场景图谱
押宝“具身智能”,扫地机器人巨头豪掷2亿元投向机器人项目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