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提示词》核心内容速读
一、底层逻辑
“模型猜得越少,结果越准”。提示词就是给模型一份零误解的“任务说明书”。
二、提示词四件套
任务:一句话说清让它干什么(总结、问答、创作、编程……)。
角色:给它一个身份(专家、老师、小学生、法律顾问)。
上下文:把背景、数据、参考例子一次性给全。
输出控制:把字数、格式、语气、禁忌全部量化。
三、三个常见坑
模糊:只说“写个报告”,模型会反问主题、字数、格式。
超限:让模型“预测十年股市”,直接拒绝。
歧义:一句“谈谈AI影响”可能跑题到伦理、经济、技术任何一个方向。
四、优化四把刀
限制条件:在提示里加“200字以内”“禁止出现专业术语”等硬边界。
示例驱动:先给出你想要的风格或结构,让模型“照猫画虎”。
迭代反馈:首轮结果不满意,指出问题再跑一次,模型越调越准。
一键优化:把粗糙需求丢给大模型,让它自动改写成结构化的好提示。
五、四大高频场景一句话模板
写作助理:你是资深编辑,请把下列文字改得更简洁、通顺,并保留原意。
法律咨询:你是劳动法顾问,用大白话总结《劳动合同法》关键条款,并给出遇到社保纠纷的三步处理方案。
头脑风暴:你是项目策划师,请围绕“自由职业利弊”列出思维导图要点并按优先级排序。
学习辅助:你是大学助教,请把“中国近代史关键事件”编成一条易背的时间线,并给出三周复习计划。
六、讨论精华
任务与角色互补:写“科普文章”时若缺角色,可能变成论文;补上“动物科普作家”,立刻生动易懂。
复杂上下文的控制顺序:先“限制输出长度”防啰嗦,再“明确格式”保结构,最后“禁止敏感内容”保安全。





本书免费下载地址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回复关键字“AI大模型03”获取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