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的今天,低空领域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战场。从无人机配送咖啡到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通勤,从农业植保到超高层建筑消防,低空经济正以 “空中生产力革命” 的姿态重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创新生态圈中,哪些企业和城市正在扮演引领者角色?本文将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实践案例,揭开这场低空革命的面纱。
一、政策引擎:从 “放管服” 到 “智联网” 的制度突破
低空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政策环境的突破。2025 年 2 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将无人机配送、医疗救援等场景纳入合法框架。深圳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构建 “低空智联网” 数字底座,通过 5G-A 和北斗导航实现飞行器实时监控。上海发布《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 2027 年实现 “100+” 商业场景应用,并试点机场间空中接驳。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龙岗区与高德地图联合打造的 “空中高德” 时空底座,通过三维隐式建模与 AI 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空域动态信息秒级更新,审批效率提升 70%。该系统已在医疗领域建成 “医院 - 社康” 分钟级配送网,覆盖 143 个社康中心的血样运输;在消防领域完成超高层建筑灭火实战测试,树立 “低空 + 应急” 标杆。这种政企协同模式正成为全国复制的范本。
二、技术先锋:从无人机到 eVTOL 的产品迭代
在技术创新前沿,中航智以全场景解决方案成为行业标杆。其研发的镭影 Q20 无人机在黄山暴雨救援中,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完成河道巡查,为防汛决策提供实时数据;大载重无人直升机 TD550 在江苏东台构建低空医疗运输网络,将器官运输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内。2025 年上海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中航智凭借全系列产品矩阵斩获 “低空制造先锋奖”,其镧影 R6000 倾转飞行器以高速、长航程优势,被视为未来空中交通的颠覆性选择。

亿航智能则在载人交通领域率先突破。其 EH216-S 无人驾驶 eVTOL 已完成 56000 架次安全试飞,2025 年 1 月在上海黄浦江畔开启常态化观光航线,并与贵州贵旅集团签订 50 架订单,打造 “低空 + 文旅” 新范式。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机型采用全球首创的分布式冗余控制系统,在单个动力单元失效时仍能安全迫降,适航认证进度领先全球同行。
三、应用拓荒:从物流到安防的场景革命
低空经济的价值正在具体场景中快速落地。在深圳宝安区,无人机物流日均配送 2 万单,跨城运输(如深圳 - 中山)仅需 45 分钟,成本较传统物流降低 40%。西班牙《先锋报》记者亲身体验的 “空中外卖” 服务,从下单到取餐仅需 20 分钟,系统通过卫星导航与障碍规避算法实现全自主飞行。这种 “最后一公里” 解决方案,已在深圳大学校园、北京首钢园区等封闭场景规模化应用。
城市安防领域同样涌现创新实践。上海 F1 中国大奖赛期间,警方部署无人机群进行实时监控,通过 5G 回传画面实现人流密度预警,并采用无人机接力运输失物,身份证从捡到到归还仅需 30 分钟。特金科技的无人机防控方案已服务 70 周年国庆阅兵、进博会等重大活动,通过 TDOA 无源侦测与无线电干扰技术,实现对黑飞无人机的秒级识别与迫降。
四、全球竞合: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共建

中国企业正以技术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峰飞航空的 V2000CG 吨级 eVTOL,在浦东国际机场完成 4F 级机场首飞,续航达 200 公里,已获中信金租 100 架订单。时的科技与阿联酋 Autocraft 签署 10 亿美元订单,350 架 E20 eVTOL 将部署中东及北非,其倾转旋翼设计使噪音降至 70 分贝,相当于普通轿车。这种 “技术出海” 模式,正在改写全球低空经济格局。
国际合作方面,万丰奥威整合德国 Volocopter 后,计划 2025 年完成 VoloCity 机型的 EASA 适航认证,并在迪拜试点空中出租车服务。同时,中国民航局与 FAA、EASA 建立适航互认机制,推动 EH216-S 等机型进入欧美市场。这种 “引进来 + 走出去” 策略,加速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
五、挑战与未来:从基建到生态的系统构建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南京市民调显示,56.5% 的受访者担忧技术不成熟,54.8% 关注法规滞后。空域管理方面,全国通用机场密度仅为美国的 1/5,起降点不足制约规模化运营。产业链层面,航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目前 350Wh/kg)仍需提升,以满足 eVTOL 续航需求。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开放生态。深圳通过 “空中高德” 平台聚合 150 余家上下游企业,设立产业基金吸引 10 余家生态伙伴入驻,形成从研发到运营的完整链条。广州计划 2025 年建成 50 个起降点,配套建设低空通信网络与气象监测站。这种 “基础设施先行 + 场景需求牵引” 模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集群。
未来十年,低空经济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融合加速,AI、区块链与低空交通深度结合,实现飞行器自主调度与空域动态分配;二是场景跨界拓展,“低空 + 农业”“低空 + 教育” 等新模式将释放更大价值;三是全球标准重构,中国企业有望在适航认证、通信协议等领域主导国际规则。
结语
在这场低空经济的全球竞赛中,中国凭借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三重优势,正成为全球创新生态圈的核心引领者。从深圳的 “空中高德” 到贵州的 “低空文旅”,从亿航的载人 eVTOL 到中航智的全场景无人机,这些实践不仅重塑着城市运行逻辑,更在定义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如中航智董事长田刚印所言:“低空经济的未来在于扎根场景、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当飞行器开始在城市上空有序穿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空间利用的全新想象。这场革命才刚刚开始,谁将最终定义低空经济的未来?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次试飞、每一个订单、每一项政策突破之中。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数据、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以上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