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传感器精准捕捉城市“血管”微泄漏,灵敏度飙升4300% | 卓越亮点

科技导报 2025-08-03 10:00
资讯配图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3期科技新闻-卓越亮点
柔性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泄漏


资讯配图

巨传感器检测泄露的设计示意(图片来源:Nano-Micro Letters

管道是城市与工业运行的“血管”,但泄漏问题却始终是安全与资源管理的顽疾。长期运行中,老化、腐蚀、地质变化乃至人为破坏都可能引发液体泄漏,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公共安全风险及生态破坏。然而,当前主流的声学、光纤、红外与雷达等检测手段,在监测精度、成本和实时响应方面仍存在诸多局限,尤其难以捕捉微小或突发的泄漏事件。
蝎子通过关节之间的弯曲裂缝感应器感知周围的振动,裂缝感应器表面大约有12条弯曲的裂缝,下面有许多细胞。受此启发,华中科技大学瞿金平院士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教授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仿生柔性应变传感器,可对微小液体泄漏实现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无线实时监控,为城市地下管网、工业流体系统等复杂环境中的泄漏预警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这款传感器由热塑性聚氨酯、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构成,通过微挤注压缩成型和表面改性技术构建了三重仿生结构:内部的微孔网络、表面的阿基米德螺旋裂纹阵列,以及具备超疏水性能的导电涂层。该结构使传感器在受外力或泄漏液体扰动时,可即时响应并转换成清晰的电信号,实现了对细微应变的精准感知。灵敏度远高于传统微孔结构传感器(提升约4300%),并在5000次以上循环中保持性能稳定。其超疏水表面还能有效抵抗湿润环境干扰,使其在雨水、化工液体等多种液体介质中依然保持高灵敏度和精准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传感器可与无线通信模块集成,构建成智能液体泄漏监测系统,实时传输泄漏信息,实现从微滴渗漏到大流量泄漏的自动识别和远程预警,真正迈向智能感知与自动响应。
(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Nano-Micro Letters,2025,17(68))

精彩内容回顾

藏在“柔软”背后的黑科技:柔性电池,让未来充满想象力
当科学遇见哲学:解码爱因斯坦科学发明的“配方”
农田土壤抗生素污染治理:GOS模型来支招!
借鉴企业管理核心理念,健全中国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科技导报》“二维材料器件与芯片”专题征稿启事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传感器
more
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70%以上,为智元、小米供货,「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
《计测技术》学刊开启“精密测量”“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量、量子传感”“传感器技术”“超快光学测量技术”专栏题
AI玩具传感器走向两条路,做薄成本,做厚体验
苹果为iPhone自研图像传感器 已在申请专利
豪掷9.5亿美元现金,ST收购恩智浦MEMS传感器业务
博世推出超低功耗全集成MEMS传感器;Wevo推出新型超软导热硅胶灌封材料|2025全球前瞻技术情报6月下期
纯视觉+神经网络vs.多传感器融合——谁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普及?
小智一周要闻 | 公安部:目前“智驾”皆非自动驾驶;ST拟收购NXP传感器业务
多传感器融合“黑盒”?不,我们实测了开箱即用的厘米级空间扫描
南科大教授创立,柔性智能传感器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在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等行业应用|早起看早期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