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市场一片红海,拼多多却按兵不动,迟迟未公布入场的消息。
最近,拼多多终于传出了新动作——悄悄加快AI、大模型等方面的人才招聘,发力明显。
近日,拼多多招聘官网的信息显示,一个月来,拼多多密集发布大模型相关岗位。其中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推理方向,CUDA/GPU开发工程师(大模型基础架构方向),大模型Infra架构工程师,多模态算法工程师(CV/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工程师(NLP方向)等多个岗位。

图源:拼多多招聘
招聘的岗位职能中,拼多多提到,多模态算法工程师的岗位职能包括:负责多模态大模型基础模型研发,推进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在电商 AI搜索场景的落地,用于商品理解、属性识别、AIGC等场景。

图源:拼多多招聘
而另一岗位大模型工程师,则要负责大模型推理和训练过程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打造优秀的大模型应用系统。

图源:拼多多招聘
主编发现,这批新发布的岗位职责中,“电商”、“落地”、“大模型”是妥妥的高频词汇。同时,拼多多也在招聘C端电商AI产品经理,AIGC策略产品经理等岗位。
因此,我们很难不联想到一个词——AI电商。
尽管拼多多很少谈及AI电商这个战略构思,但从招聘信息中合理推测:将大模型应用于比价系统、推荐、广告、搜索等多个领域,优化搜索、客服、商品展示等环节,进一步稳固“电商”这块核心业务的城池,是被拼多多看好的一个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称,拼多多已经组建电商推荐大模型团队,负责人为原百度凤巢的核心成员。并且,拼多多其实早在去年就从百度招募了一批人才,专注于大模型相关项目的研发。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位重金挖来的大模型负责人,在百度时年薪就达到千万级别,而拼多多给出的待遇更是诚意满满,年薪远超在百度时的水平。
而关于团队选择,消息指出,仍采用大厂经典的“赛马机制”,内部的大模型团队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角逐,收益将直接以各小组之间的PK结果为准。
这也意味着,拼多多并非外界所传的“缺席大模型争霸赛”,至少在自己的“老本行”——垂直电商行业的大模型研发领域,已经有了相关业务布局。
当然,拼多多对此并未进行正面回应,该消息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核实,但消息一度引发广泛关注。
此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一提,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信息显示,拼多多的研发投入为35.8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29.1亿元和市场预期的33.9亿元,在一季度利润承压的情况下,拼多多的研发投入却大笔增长。

图源:拼多多
综合看来,或许拼多多在“偷偷发育”,为后期“打团”做准备?接下来这个电商巨头会有什么新动作?让我们共同关注。
自Chat GPT一炮而红,开启了人类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想象后,关于AI的探讨已经上演了好几轮,从技术论到应用论,其中,顶流的位置也在不断迭代,似乎没有人愿意缺席这场目前来看对未来起着决定作用的比赛。
而此前,拼多多却极少公布关于入局大模型的消息,主编看来,拼多多的考量有两方面,我们来简要聊聊:
一方面,不是不拼,而是在利润放缓下,怎么拼更有效。
从最新数据来看,2025Q1,平台总营收达到956.7亿元,同比增长10%;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47%,仅为147.4亿元。

图源:富途
这是上市以来最明显的一次利润滑坡,主要原因是交易服务收入骤降和销售营销费用激增。对比阿里和京东,同期两家净利润同比分别大涨279%、53.5%,增长趋势稳健。
对此,拼多多董事长、联席CEO陈磊直言:“这意味着短期,甚至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利润将受到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外界看来,基于业绩和利润的考量,拼多多需要更加稳健地进军AI战场。
当然,利润的波动并不能直接与竞争力下降划等号,与背后拼多多宏观上的战略布局有一定关联。
去年以来,拼多多先是推出“百亿减免”计划,今年升级为“千亿扶持”计划,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商家。
4月,拼多多宣布:未来三年,平台将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商家创新提质转型升级。
所谓的千亿扶持计划,站在拼多多角度,不仅是为了助推商家转型升级、优化平台营商环境,增强平台的竞争力;也标志着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已进入全新阶段,试图重构行业增长逻辑。
另一方面,是基于“本分”这个拼多多核心价值观。
在拼多多五周年庆典上,创始人黄峥曾明确表示:“公司的基础价值观是‘本分’。本分就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为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依赖谁活着,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拼多多存在的核心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孜孜不倦地为消费者争取‘多实惠,多乐趣’是我们的本分。”
在商业层面上,“本分”或许等同于“不激进”,即采取更理性、务实的态度将AI技术并应用于业务端。
这也是不少人认为,短期内,拼多多暂时会把AI投入聚焦于电商核心应用的原因。
总之,守成,非错。毕竟短期内,这能够稳住增长数字,并避免消耗过多的沉没成本。
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大模型竞赛,“保守”也意味着拱手让出发展机会。“老对手”阿里、京东正在重金加码、疯狂发育,时不我待,未来还剩多少蛋糕可以分,不好赌。
阿里这边,早在2023年11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内网就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发帖时,就曾将AI时代视作阿里未来的机遇,他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也表示“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2025年,吴泳铭又放出重磅消息: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的总和。一举刷新了过去十年阿里在AI领域的总投资,并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云计算和AI硬件领域的最大投资纪录。

图源:微博
京东这边,先是刘强东频频现身具身智能相关场景,比如前往香港科技大学,参观郑家纯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人工智能项目。
再是这几天,京东举办2025 AI玩具大会,邀请了600余家玩具和智能硬件厂商,共话AI玩具爆品“方法论”。

图源:微博
近期,京东更是被曝已经入局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业务部门都已经成立。看起来,要在机器人赛道大搞一场。
相比起来,拼多多对于大模型的布局可以说是非常低调。但,拼多多的“观望”和“沉稳”,是审时度势,还是传统路径依赖?值得思考。
当然,从最新人才招聘的信息来看,拼多多也开始发力了,它并不打算在这场AI电商的竞争中缺席,或许它亦有自己的发展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