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款“关怀型人形机器人”,来了

高工人形机器人 2025-08-07 17:43

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7811613845,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资讯配图
当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将精力投入到搬运、打螺丝等“操作能力”上时,也有企业选择了另一条路径。

86日,傅利叶正式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R-3。相较前两代产品,GR-3在外观设计、交互系统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重构,试图在保留基础功能的同时,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在交互陪伴等非工程场景中的角色。


资讯配图

傅利叶将GR-3定位为“Care-bot”(关怀型机器人),强调功能+陪伴的双重属性。与行业主流聚焦动态性能、工程参数的趋势不同,GR-3更侧重构建有温度的交互体验以及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信任关系。

情感存在感人机互动体验成为傅利叶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关键词。这一定位背后,既是技术选型上的主动取舍,也映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在落地选择上的路径分化。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不会只是工具,而是身边的伙伴。成为人类伙伴的人形机器人,还有多远?

资讯配图

从”工程感“转向”亲和力“,GR-3的人形新范式


GR-3在外观上的转变,是其相较前两代产品最显著的区别。

GR-1GR-2延续的是工程型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路径,整体构型硬朗,线条分明,金属质感强烈,风格上更接近特斯拉Optimus等偏工业导向的产品。而GR-3在设计理念上则明显转向亲和”“安全”“可接近,整体形态更贴近公共服务与陪伴型机器人形象。

资讯配图

整机采用莫兰迪配色与软质包覆材料,结构外层使用固特棉GFOAM填充,强调其可触摸的特点,配合165cm身高、71kg体重与圆润比例设计,意图在外观层面削弱人形机器人带来的压迫感,提升其在康养、导览等公共场景中的接受度。

傅利叶方面表示,这种从可执行可亲近的设计取向,是出于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场景变化的主动响应。

GR-3配备了全新的多模态交互系统,融合视觉、听觉与触觉三类感知能力,并引入快思考/慢思考的双路径响应机制:

整机共布设31触觉传感器,配合四麦克风阵列结构光+RGB摄像头模组,可实时感知用户位置与动作,在视觉注视、声音定位与触觉反馈之间实现动态调度。

在面对触碰、呼唤等即时性指令时,机器人会优先做出本能反应,如转头、眨眼、轻晃脑袋;而当同一类交互反复出现,或用户提出复杂语义问题时,则启动大模型推理引擎,进行上下文理解与场景适配,生成更自然的反馈。

此外,GR-3支持NPC模式,即在待机状态下仍保留眼神移动、小动作调整等非任务性行为,从而向用户持续传达它在观察”“它在思考的存在感,缓解用户在无明确指令时的不确定情绪。

资讯配图

与前代产品相比,GR-3在设计层面更强调机器人如何融入人类日常,而非突兀出现、暗藏威胁的工业品。其目标不再是单纯展现操作能力,而是通过可感知的交互意图与拟人表达,逐步降低用户对陌生技术的排斥感,重塑人机之间的亲近感。

当然,作为具身智能平台,GR-3依然保有完整的运动执行能力。整机配置55个自由度,搭载傅利叶自研一体化执行器12自由度灵巧手,支持标准行走、直腿步态、弯腰、下蹲、碎步小跑等多种动作表达,并可在低电量状态下切换至疲惫步态等节能模式,适应多种空间与任务情境。

底层控制系统采用原子化技能构建方式,将复杂动作流程拆解为最小单元,根据场景进行组合与调用,从而让整机动作更自然、流畅,具备动态编排与迭代能力。

能源系统方面GR-3采用双电池热插拔架构,支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电池更换与无缝切换,单次续航约为3小时。傅利叶表示,该方案通过动态能源管理,有效控制了电弧风险与电流冲击,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与高频使用下的续航能力,适配导览、康复、陪伴等中长时运行场景

这种设计路径也使GR-3在人形机器人发展谱系中呈现出独特走向。相较美国企业更强调动态性能与操作能力的路径,GR-3延续的是更接近日本人形机器人长期以来的发展传统:以辅助、陪护、交互为核心目标,强调产品在社会系统中如何被接受,而非如何被部署

2000年代开始,日本的AsimoPepperPALROHANAMOFLOR等机器人产品,几乎无一例外都以圆润可爱的形象出现,在功能上主打陪伴、康养与辅助任务。傅利叶显然也从这一路线中吸取了部分经验,并试图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寻找落地可能——当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5%,养老服务与康养场景成为具身智能落地的现实方向之一

资讯配图

(日本Asimo人形机器人

GR-3是否能作为关怀型机器人最终落地,还需市场与时间的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机器人是工具,还是伙伴的落地分歧仍未解决的当下,GR-3为中国人形机器人又增添了新的可能性

资讯配图

老将的新赌注


相比于人形赛道中一众创业公司而言,傅利叶已称得上是一位老将

成立于2015年的傅利叶,最初深耕康复机器人领域,产品线覆盖下肢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等。其产品已进入全球3000多家医院与机构,落地300个智能康复港,是国内康复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资讯配图

其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始于2023年,首次发布GR-1后,又相继推出GR-2以及开源项目Fourier N1。截至2025年一季度,傅利叶机器人全线产品累计交付量突破1万台;全年交付目标为数千台,其中人形机器人计划出货约300

在业务结构上,傅利叶采取康复业务+通用机器人双轨并进的策略。康复线带来稳定现金流与真实场景,通用机器人则承载其向具身智能平台转型的中长期目标。凭借成熟的工程交付能力与既有业务支撑,它在资本市场获得持续关注。

2025年初,傅利叶完成E轮融资,金额接近8亿元;8月,润阳科技公告称完成对其E3轮投资,金额不超过3亿元,披露其投前估值为80亿元。从估值来看,傅利叶位列智元、宇树之后,属于第二梯队。

7月中旬,傅利叶完成股改,更名为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动作背后的意图,耐人寻味。

GR-3的战略转向来看,傅利叶没有选择目前人形赛道最喧哗的道路。它不强调操作能力,也不押注工业场景,而是将人形机器人拉回一个他们最熟悉的战场——康养、辅助、陪伴

这样的战略路径是否更务实,还是在避开硬仗?傅利叶的战略是否押中了正确的落地路线,时间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END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WRC 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新品抢先看
比亚迪入股,京东领投,传感器技术被资本盯上了!
不止造机器人,智元要打造具身智能的“安卓”
从技术到盈利:中国团队打造人形行业首个自主造血样本
周杰伦概念股旗下公司与宇树合作;智元进军海外;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即将进入中国C端市场
WAIC集锦 | 多家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新品发布一览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1元VS220万!越便宜越好,国产机器人灵巧手只能卷卷价格?
傅利叶人形机器人“Care-bot”GR-3正式发布 能否撬动30万亿蓝海市场?
WRC 2025黑科技:这款"傻瓜式"机器人让专业采集员都失业了!
成都世运会“科”热闹!机器人“东道主”迎全球客人
募资超2亿美元!又一机器人企业拟赴港IPO;松延动力完成数亿元融资
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发布/前宝马设计主管宣布加入小米/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方发布联合声明
【人形机器人】专业评测引领场景创新: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加速推动技术实用化突破
上半年营收突破30亿!海康机器人最新“成绩单”出炉
大赛动态 |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决赛圆满结束!
NVIDIA 培训 | 学习 8 门 Isaac Sim 免费课程,获取机器人开发实战经验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