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近日,全球安防产业领军企业海康威视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8.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1%;扣非后净利为54.8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43亿元增长4.69%。

海康威视的业务体系中,创新业务成为一大亮点。报告期内,其创新业务整体收入为117.66亿元,同比增长13.92%,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达28.14%。该公司创新业务涵盖了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存储、海康慧影、海康消防及海康安检等业务及其对应产品。目前,这些主要业务已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占据领先地位。其中,海康机器人营收达到31.38亿元,同比增长14.36%,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50%。

基地建设方面,海康威视也稳步推进。报告显示,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在本报告期投入金额为128,825,615.73元,工程进度58.60%。据悉,该项目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约15.3422亿元,在杭州市桐庐县规划用地19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1.00万平方米,用于建设海康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工厂。
此外,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在本报告期投入金额为41,891,879.33元,工程进度6.82%。该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约11.6610亿元,在杭州市滨江区规划用地45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6.50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海康机器人的办公、研发场所及配套设施场所等。

逐步完成机器人“手、眼、脚”协同布局
作为海康威视内部孵化的八大创新业务之一,海康机器人聚焦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持续在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领域深耕投入,并新增全系列关节机器人,逐步完成了机器人“手、眼、脚”协同的战略布局。
2024年,海康机器人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全品类移动机器人累计下线10万台。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InteractAnalysis统计,海康机器人已连续三年在全球出货量方面独占鳌头,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其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海康机器人保持领先的“法宝”。像7月,海康机器人发布全新 HAR165/HAR210系列重载机器人,精准适配工业场景中重载生产的高效化需求。凭借强大的负载能力与可靠的性能,这款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及卫浴陶瓷等行业的大负载应用场景,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眼脚手”协同理念,海康机器人将关节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视觉系统集成为复合机器人,于8月初推出DPS系列投影结构光立体相机。作为复合机器人的“眼睛”,该相机专为EIH(EyeinHand)等对尺寸、重量要求极为严苛的场景而设计,进一步完善了海康机器人的产品矩阵,提升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截至2024年,海康机器人已在汽车制造、3C电子、光伏能源、锂电储能、电商零售、3PL及医药健康等领域实现布局,累计服务超17000家行业客户,业务版图覆盖超200个细分赛道。
提到海康机器人,逃不过谈及其IPO进程。
报告显示,2023年3月,海康机器人的上市申请正式获深交所受理。此后,该公司陆续收到审核问询函、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以及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并积极提交了对应回复报告。进入2025年1月,该公司公告了对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持续有条不紊地推动上市进程。
写在最后
当下,汽车、3C电子、新能源等下游核心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的迹象愈发明显,“内卷”已成为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竞争格局方面,新兴初创企业凭借灵活机制快速切入市场,精准响应小众需求;老牌企业则持续深耕主业,通过优化供应链、降本增效、提升服务等方式巩固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政策与监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资本化进程的影响愈发凸显。新“国九条”曾明确推行从严监管分拆上市的政策导向,这给众多拟分拆上市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合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资本化路径选择正呈现出鲜明的分化特征。单从机器人产业来看,今年已有十多家机器人企业纷纷选择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钟声。
今年7月,与海康威视并列为全球安防"双雄"的大华股份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的上市地点将从境内证券交易所"转场"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这一决策更像是企业在自身发展战略与资本市场环境之间找到的"最优解"。
无论上市的“船票”驶向哪片资本港湾,真正让企业在风浪中稳稳前行的“定盘星”,永远是自身过硬的实力与蓬勃的成长动能。企业能在行业赛道上冲刺多远、领跑多久,在于能否不断“升级打怪”,更在于对行业需求的洞察能否精准“击中靶心”等等。这些才是企业的“制胜法宝”。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