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7月27日下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与治理:共赢与共治之路”论坛在上海阿里巴巴徐汇滨江园区隆重召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致辞。他强调,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处于关键时期;中国一直重视人工智能的有效治理、健康发展与国际合作;我们要树立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成长的理念,学会相互适应,让人工智能为人类造福。以下是致辞内容:

尊敬的崔天凯大使、邹肖力副会长、Craig Mundie先生、薛澜教授,各位嘉宾:
非常高兴来到WAIC“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与治理:共赢与共治”论坛。多年来我一直支持并多次参与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研讨。
本次论坛主题立意深远且有现实针对性。人工智能是全人类的事业,理所当然需要全球合作与国际治理,以共治来达到共赢。共赢在哪里呢?我理解就是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我们要通过共治使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不能损害人类;要惠及各国,不能出现“鸿沟”。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都处于关键期。一方面在各个层面发展太快,有人讲一项研究还没完成便又被超越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上对治理问题的态度出现了分歧,甚至是较大分歧。有的认为治理会影响发展,对治理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有重量级人物提出要放弃监管十年,这是很可怕的。也有的夸大负面影响,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不管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创造一个好的讨论环境和讨论平台,让大家不远万里来到上海,把观点亮出来进行深入讨论,甚至交锋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一直重视以有效治理保障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进步的同时,同步探索治理理念落实的路径,是真发展也是真治理。今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是“人工智能发展与监管”,强调“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位势,加强了监管的要求。
中国高度重视治理国际合作,主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应“确保有益、确保安全、确保公平”,倡导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沟通交流和务实合作,为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在治理摆位上强调“双重属性”。重视人工智能具有的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双重属性”,在研发项目中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同步部署、一体推进。
在治理架构上,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治理机制并形成了一支专家队伍。2019年成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中设立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
在治理方式上,坚持倡导性原则和约束性规制同步同向发力。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分别发布了脑机接口、虚拟现实、自动驾驶三个研究伦理指引。2023年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出台首份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项管理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建立了大模型登记制度。有关机构发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标准化指南》,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安全风险,推动研制风险评估和伦理治理的标准清单。从价值规范、行为规制和过程监管等方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强监管治理。
人工智能治理在基础层得到积极响应,比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了大模型安全框架,有的人工智能大厂把治理要求渗透到业务流程中去。
当前,对大模型的治理与以往任何新技术相比都是一件更为复杂的事。大模型存在不同程度的幻觉是不争的事实。以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都是建立在可解释的科学原理和透明技术路线基础上,而大模型的智能涌现具有不完全可解释性,由此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还存在技术缺陷、数据失真、价值观异同、人为因素。针对这种情况,要让“模型初,性本善”,要加强开发者的教育和约束,要克服技术缺陷,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同领域和场景对模型的缺点容忍度不同,比如医学领域对幻觉的容忍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思维链透明度要求高,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确定治理和防范的方式与重点。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问题,澳洲现在为什么没有大型凶猛食肉动物。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这种智能生物突然闯入没有给它们相互的适应期就被灭绝了。现在硅基生命闯入地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打开方式?我认为:要树立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成长的理念,学会相互适应,让人工智能为人类造福。要通过开源开放机制,让各方面都能够参与其中,既避免封闭割裂,又防控安全风险。
最后,感谢大家对论坛的支持,感谢大家站在全人类可持续的高度贡献智慧!
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大家在上海过得愉快。
-往期回顾-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