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红利正以破竹之势重塑低空经济的发展格局,深圳用1000个起降点编织起全球首个高密度低空网络,苏州20亿母基金已投出41个项目——这场由基建狂飙与资本热捧共同点燃的产业革命,正从政策蓝图疾步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赛道。
01 今日头条:深圳低空经济产值规模于26年底将破1300亿
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首次以量化目标锚定“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战略:

- 千亿产值倒计时
2026年底前低空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较2024年增长超200%),年均复合增速达58% - 基建硬指标
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等4大领域),开通1000条商业航线,直升机/eVTOL设施1公里覆盖建成区超50% - 技术攻坚
实现飞控算法、高能量密度电池等5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
政策深意:这是全国首个将“产值目标”与“基建规模”强绑定的低空经济方案,标志着地方政府从补贴驱动转向系统化基建赋能。
从业者红利:万亿赛道下的个人机遇图谱
深圳方案不仅改写产业格局,更为从业者开辟两大黄金赛道:
1. 技术研发者:抢占标准制定权
- 认证红利
适航检测工程师缺口达2.5万人,持证人员年薪中位数45万元(超行业均值60%) - 专利窗口
2026年前将制定8大应用场景标准,核心专利持有者享技术分红
2. 基建运营者:轻资产切入蓝海
- 起降点运营商
单个起降点政府补贴30-50万元,年服务费收益万元+(参考顺丰机场模型) - 数据服务商
SILAS平台开放空域动态数据接口,衍生气象服务、航线规划等新业态

02 政策深挖:国家部委双轮驱动低空经济
1️⃣ 发改委:安全与发展并重
- 严打"黑飞"
5月20日新政明确无证驾驶、无适航证飞行、未报批活动将面临刑事追责; - 场景拓展
推动物流配送、载人运输等30+高价值场景商业化试点; - 资金支持
9月拟发行低空经济专项债,重点投向Vertiport等新基建。
2️⃣ 民航局:空域改革突破在即
- 无人机管理
7月1日生效的新规实施"分级持证",7kg以上无人机强制商用执照; - 适航认证
eVTOL适航周期缩短50%,沃飞长空、时的科技等5家企业进入审定冲刺。
03 地方行动:18城竞逐低空经济制高点
苏州 | ||
四川 | ||
上海 | ||
山西 |
注:昆山-浦东航线将1.5小时车程压缩至28分钟,单程票价1600-1800元
04 技术前沿:eVTOL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 亿航智能
全球唯一"TC+PC+AC+OC"四证齐全企业,启动空中游览商业化; - 时的科技
获中东10亿美元订单,2027年交付500架E20飞行器; - 适航进展
中国适航认证速度领先欧美,沃兰特VE25-100等3款机型年内取证。
市场数据:2024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32亿元,2025年将暴涨至57.5亿元(同比+80%)

05 资本动向:千亿基金涌入低空赛道
- 政府基金
20省市设立专项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元(苏州单只20亿母基金已运作); - 企业融资
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融资89.7亿元,27起事件; - 补贴调整
国家叫停通用机场建设补贴,转向运营场景激励(物流、救援优先)。

06 深度研判:安全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低空经济正经历 "政策红利期→监管规范期" 的关键转型:
- 技术卡点
反黑飞需建立"电子围栏+身份绑定"前置标准,电池安全待突破; - 空域矛盾
600米以下空域授权地方管理,但军民航协调机制尚未贯通; - 商业逻辑
eVTOL单座成本需降至出租车3倍内才能普及(当前约8倍)。

核心结论:2025-2027年是低空经济从"基建投入"转向"商业回报"的窗口期,安全合规企业将享受千亿级政策红利。
低空猫头鹰提示:政策红利与监管利剑并存,合法合规是穿越产业周期的唯一航道。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