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5月17日揭牌成立,这个病房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顶尖科研单位共建,未来将围绕脑机接口开展科研攻关、临床试验,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从“科研驱动”向“临床牵引”迈进。据悉,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病房,已经承担“北脑一号”脑机接口设备的临床试验。

此前,神经外科贾旺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于2023年12月完成国内首例微创无线脑机接口NEO植入手术。该技术通过硬膜外植入电极,结合术中导航和混合现实成像技术精准定位,术后患者通过意念实现电脑光标控制、气动手套抓握等功能。
3月份,北京天坛医院开通国内第一个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时间为每周三上午。挂号方式如下:搜索天坛医院小程序进入首页,选择预约挂号—神经外科学中心—神经外科普通门诊—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
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临床试验
今年3月20日,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带队,成功为一名67岁的渐冻症患者完成全球首个“无线植入式中文语言脑机接口”手术(“北脑一号”脑机接口设备的临床试验)。术后,植入患者大脑语言区的高密度电极,能实时采集患者的“内心所想”,让失语患者恢复了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自 2018 年起,宣武医院作为亚洲首家机构加入 “重拾行走计划”(Walk Again Project),利用脑机接口联合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截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截至 2025 年,已有患者通过该技术实现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并持续招募临床试验参与者。2023年10月,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设计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在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团队带领下成功进行首例临床植入试验。

“重拾行走计划”公开招募:https://www.xwhosp.com.cn/Html/News/Main/30596.html?security_antibot_code=L0h0bWwvTmV3cy9NYWluLzMwNTk2Lmh0bWw3MzNlYTlhY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试验与转化创新联合体/临床队列研究
2025年5月,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领衔启动全球首个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联合宣武医院在上海、北京两地开展患者入组工作。该研究旨在验证植入式脑机接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目前已完成多例病例的临床验证,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语言解码。
6月29日,在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发起的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创新联合体宣布启动,从概念验证、临床研究到产品转化的闭环创新机制在上海落地,一场关于脑机接口真正惠及临床的深度实践正在加速展开。
此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相关企业合作,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详情:
临床试验(脑脊接口)
2025 年1月至2月,中山医院作为主要临床合作单位,联合完成全球首批3例脑脊接口临床概念验证手术,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在术后两周内实现自主控腿、迈步行走,部分患者甚至在术后15天即可独立使用站立架行走超5米。
中山医院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福民团队深度合作,研发出全球首创的 “三合一” 脑脊接口技术。该技术通过微创手术在大脑运动皮层与脊髓间搭建 “神经桥”,仅需4小时同步植入直径1毫米的电极芯片,术后24小时即可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实现下肢运动功能重建。
中山医院已与华山医院等单位合作完成4例手术,验证了技术的可复制性,未来将向更多医院推广标准化治疗方案。

门诊/临床研究病房
6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宣布组建起8个基于“脑机接口”的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小组,以及“脑机接口”专科门诊和临床研究病房。目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康复及重建、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卒中后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诊疗、代谢相关疾病诊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等专项攻关,正在多个学科开展。

详情:行业资讯 | 武大人民医院组建8个基于“脑机接口”小组,开展重大疾病专项攻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门诊/临床研究病房
2025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正式启用脑机接口专病门诊与研究型病房,建立起包含 "研究型病房、临床试验、院企实验室、成果转化、产业化、学术期刊" 的六大板块创新生态。该平台整合医学研究与企业资源,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临床验证的闭环管理,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进入 "医研产" 深度融合阶段。
今年初,医院开展的基于运动想象的多模态脑机接口康复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查(TJ-IRB202412123),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累计招募40余名脑出血患者完成信号采集,初步结果显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2025年6月,神经外科团队在华中地区率先完成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为58岁高位截瘫患者植入硬膜外电极,通过皮下无线设备实现脑信号传输与运动功能重建。
脑机接口专病门诊面向全国开放,提供多维度筛查(神经功能、认知能力、脑电信号适配性),优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队列,并建立长期随访数据库支持技术优化。8月初报道,自6月5日同济医院开设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以来,已接诊和评估包括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全国各地患者100余人,多项无创和有创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正积极开展中。
详情:同济医院脑机接口专病门诊与研究型病房6月启用,首建“六大板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门诊/临床研究病房
今年5月,武汉协和医院脑机接口医工融合病房正式启动实体建设;6月16日,协和医院脑机接口门诊与病房同步开启,整合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配备了脑电信号采集分析平台、神经调控干预系统、康复机器人协同设备等尖端设施,为脊髓损伤、瘫痪、帕金森病、癫痫、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搭建起“智能诊疗-精准康复”一体化平台。
2024年11月,全国首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脑机接口临床手术在协和医院顺利开展。2025年2月,协和医院与衷华脑机联合成立“院企联合实验室”,投资200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重点攻关胶质瘤瘤机接口、柔性硬脑膜外脑机接口系统、人工视觉三大方向,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病床” 的转化。
2025年4月,作为全国脑机接口领域唯一代表,受国家医保总局邀请出席科技创新专题会议,系统汇报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成果,并深度参与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体系的先行探索,推动技术从“可及”向“普惠”跨越。

临床研究病房
今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成立江苏省首家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围绕脑机接口开展科研攻关、临床试验,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近日,医院成功为脊髓损伤患者完成首例“植入式脑部采集刺激系统”手术,通过多学科协作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临床成果,为瘫痪患者重获运动功能点燃希望。

详情:突破!东部战区总医院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成功开展首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临床研究病房(在建)
7月22日,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刘云分享江苏省首例、全国第四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的最新进展;医院联合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牵手多家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共建江苏省脑机接口共性创新和产业服务平台,将打造国内首个专业化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基地、创建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产品监管测试平台、建立国内最大的自主可控算力资源平台,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也在有序推进中。

详情:“心想事成”,太顶了!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门诊/临床研究病房
7月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机接口(BCI)病房揭牌,标志着新疆在神经科技领域迈入新阶段。医院在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方面已有前期探索,目前已完成10例相关临床研究手术,积累了一定经验。

脑机接口病房将重点聚焦帕金森病、药物难治性癫痫、重度抑郁症、脊髓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神经系统疾病,通过植入式或非植入式设备,精确“解读”患者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状态,并据此进行个体化神经调控(如深部脑刺激),或帮助患者通过“意念操控”辅助设备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医院同时开设脑机接口咨询门诊,为有需求的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临床研究病房







*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用作资讯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