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印度、美国和爱尔兰的研究团队联合推出了一款名为PyNoetic的开源Python框架,为基于脑电图(EEG)的脑机接口开发带来了高效便捷的开源平台。该框架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无代码界面,让非编程背景的研究者也能轻松构建从刺激生成到实时控制的完整脑机接口系统,大幅降低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开发门槛。

目前最常见的基于EEG的脑机接口系统及其应用 @PLOS One
传统脑机接口框架往往存在学习曲线陡峭、依赖专有软件导致成本高昂、功能分散需多个工具配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效率。例如,多数框架要求使用者具备深厚编程能力,且难以覆盖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可视化的全流程。
PyNoetic的出现直击这些痛点:它整合了刺激呈现、数据采集、通道选择、滤波、特征提取、伪迹去除、分类及模拟可视化等完整环节,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其核心创新在于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拖放式流程图,研究者无需编写代码,仅通过鼠标操作即可完成脑机接口系统设计,尤其适合神经科学、康复医学等领域非编程背景的研究者。

PyNoetic主要模块概览 @PLOS One
PyNoetic包含七大模块,覆盖脑机接口开发全流程,功能强大且灵活,兼顾新手与专家需求,如下:
刺激生成与记录:支持事件相关电位(ERP)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等多种刺激类型,可实时调整参数(如闪烁频率、刺激时长),并自动分割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智能通道选择:通过相关系数、互信息等算法筛选最优电极通道,减少冗余数据并降低设备功耗;
高效预处理:集成Butterworth滤波和独立成分分析(ICA)等技术,精准去除眼动、肌电等干扰信号;
多维度特征提取:涵盖时域、频域、时频域及脑连接指标(如相干性),全面解析神经信号特征;
多样化分类模型:内置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深度学习模型(如EEGNet),平均准确率可达79.7%;
自定义仿真测试:基于PyGame框架,可在2D/3D模拟环境中评估开发流程,可全面测试二分类脑机接口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仿真参数;
实时数据可视化:基于PyQT的扩展PyQTGraph构建,可生成多种图表,用于检测异常值、调试算法、提供BCI性能即时反馈、动态交互等。

PyNoetic的通道选择界面,其他功能模块可以在标签栏上看到 @PLOS One
此外,框架支持Linux、Windows和macOS跨平台运行,并允许高级用户通过简单代码集成自定义算法,兼顾易用性与扩展性。
在实验验证中,PyNoetic在运动想象解码任务中表现优异,其EEGNet模型对8名参与者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79.7%,证明了其实用性。研究团队表示,该框架可广泛应用于康复医疗(如帮助渐冻症患者沟通)、虚拟现实、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尤其能加速个性化脑机接口的开发——例如为脑瘫患者定制替代通信通路。


一项SSVEP解码实验展示 @PLOS One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开源脑机接口开发平台随着神经技术和开源运动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为科研人员、开发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低成本、可定制的工具,推动了脑机交互技术的创新与普及。目前主流的开源脑机接口开发平台涵盖硬件与软件生态,主要包括:
硬件主导型开源平台。这类平台以开源硬件设计为核心,提供脑电(EEG)、肌电(EMG)等生物信号采集设备,支持用户灵活接入各类传感器和外设,并配套基础软件工具链。其中以OpenBCI为代表,其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开源脑机接口平台之一,硬件设计完全开源,软件支持多语言和跨平台开发。另外,脑机接口公司Emotiv虽然以商业化产品为主,但其部分硬件驱动和软件SDK(如EmotivBCI)已开源或提供免费API,可用于基础开发。且由于其硬件便携易用,成为很多集成脑机接口平台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OpenBCI的8通道Cyton生物传感PCB @OpenBCI
软件主导型开源平台。这些平台聚焦脑电信号的处理、分析和解码,提供模块化工具链,支持多范式实验设计和机器学习模型开发,通常与硬件平台集成使用。MetaBCI是我国首个综合性开源脑机接口软件平台,由天津大学牵头开发,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全链条开发框架。该平台覆盖脑机接口全流程(信号获取→处理→解码→执行),中文文档详尽,显著降低开发门槛,尤其适合国内开发者和临床转化项目。MetaBCI核心模块包括:
Brainda:统一管理14种公开BCI数据集,集成53种解码算法(含深度学习、黎曼几何等),支持离线分析和数据预处理。
Brainstim:范式设计工具,快速创建SSVEP(稳态视觉诱发电位)、ERP(事件相关电位)、MI(运动想象)等刺激界面,一键部署实验范式。
Brainflow:实时在线系统,通过双进程/线程架构优化脑电采集、处理与反馈,兼容多种硬件设备。

MetaBCI执行单元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国外软件平台如BciPy基于Python的开源脑机接口实验库,强调模块化设计和跨平台兼容性,主要用于教学实验、算法开发(如分类器优化)、自定义范式研究等场景;BCILAB是MATLAB环境下的开源工具箱,被誉为“脑电信号处理的积木库”,专为新手设计。其使用的MATLAB语法简单直观,可视化工具完善,适合零编程基础的生物医学或神经科学研究者快速入门脑机接口实验设计。其他还有支持多模态脑机交互开源软件平台OpenViBE,和老牌通用型开源脑机接口系统BCI2000(C++架构)等。
另外,神经信号处理与分析工具链也常用于脑机接口平台的集成,它们虽然不是独立的脑机接口平台,但BCI相关模块如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解码等使用非常广泛。如专注于EEG/MEG信号处理的MNE-Python,用于EEG研究基础分析的MATLAB工具箱——EEGLAB等。

@EEGLAB
这些平台通过开源协作不断迭代,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医疗、康复、游戏等领域。无论是构建脑控轮椅、神经反馈放松设备还是艺术交互装置,开源生态都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而PyNoetic的提出进一步降低了脑机接口开发的技术门槛,有望为脑机接口的科研创新、产业转化及大众应用搭建关键桥梁。

PyNoetic的模块化架构设计及所有组成功能 @PLOS One
*PyNoetic论文为《PyNoetic:用于脑电图脑机接口无代码开发的模块化Python框架》(PyNoetic: A modular python framework for no-code development of EEG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原文链接见下方“参考”第一个链接。源代码、测试数据集及用户文档:https://github.com/NeuroDiag/PyNoeticofficial
*资料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参考: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27791
https://openbci.com/
https://github.com/OpenBCI
https://www.emotiv.com/products/emotivpro
https://github.com/TBC-TJU/MetaBCI
https://metabci.readthedocs.io/en/latest/index.html
https://doi.org/10.1016/j.compbiomed.2023.107806
https://bcipy.github.io/
https://about.bci-lab.info/
https://www.bci2000.org/mediawiki/index.php/Main_Page
https://mne.tools/stable/index.html
https://sccn.ucsd.edu/eeglab/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