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发展低空经济?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高度 1000 米以下的空域,根据实际需求可适当拓展)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航空飞行,而是涵盖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支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条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从常见的无人机航拍、农林植保,到新兴的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配送,再到高端的航空器研发制造,都属于低空经济的范畴。可以说,低空经济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技术和产业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期,低空经济成为破解增长瓶颈的重要抓手。其全产业链带动效应覆盖研发设计、制造、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上游涉及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导航系统等高端制造领域;中游包含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整机生产;下游延伸至物流配送、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服务场景。



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突破“卡脖子”技术
低空经济是多学科技术融合的试验场,其发展直接推动航空工业、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在航空器制造领域,我国无人机技术虽领先全球,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eVTOL领域,动力系统中的高功率密度电机、航电芯片中的实时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价格高昂且供应稳定性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通过产业规模化发展,可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在高功率密度电机领域取得突破,电机功率密度从原来的2千瓦 / 千克提升至3.5千瓦 / 千克,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有望在未来2-3年内实现进口替代,实现从 “组装优势” 向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跨越。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低空经济提供了低成本的空间连接方案。在农村地区,传统人工植保不仅效率低下,每亩地需要1-2个人工,且农药喷洒不均匀,而无人机植保每亩地作业时间仅需5-10分钟,作业效率提升10倍,同时农药使用量减少20%,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效解决了 “谁来种地” 的难题。在黑龙江农垦地区,大规模推广无人机植保后,每年可节约农药成本超亿元,粮食产量因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升而增加5%以上。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在自然灾害与公共安全事件中,低空装备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应急力量。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通信基站大面积受损,某企业紧急调派20架搭载基站设备的无人机,在受灾区域搭建临时通信网络,覆盖面积达15平方公里,保障了约5万受灾群众的基本通信需求;同时,协调50架直升机参与救援,累计转运被困群众超 1000人,运送物资50余吨,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2023年四川森林火灾中,采用50架无人机组成的集群系统,每架无人机可携带8公斤灭火弹,精准投掷到火点,配合地面消防队伍,仅用3天时间就控制了原本预计需要一周才能扑灭的大火,减少了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低碳转型
低空经济的新能源属性与 “集约高效” 特征高度契合 “双碳” 目标。电动航空器相比传统燃油汽车,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单位里程能耗降低40%以上,以一款电动无人机为例,其每公里能耗仅为0.5度电,而传统燃油汽车每公里油耗约0.08升,折合电能约3度,能耗差异显著;无人机物流的碳排放仅为地面运输的 1/5,在城市配送领域,一辆传统燃油配送车每天碳排放约50公斤,而完成相同配送量的无人机群每天碳排放仅10公斤左右。据统计,若在全国范围内替换30%的短途货运为无人机配送,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000万吨,相当于种植了约5.5亿棵树。




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当前全球低空经济处于标准空白期,美欧等发达国家正加速布局,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已出台无人机远程识别规则,欧盟也在制定统一的低空交通管理标准。我国作为无人机第一大生产国(占全球70%市场份额),具备制定技术标准与规则的产业基础。通过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可将 “中国方案” 转化为国际标准——例如,大疆创新主导的无人机远程识别标准已被国际民航组织采纳,该标准规定了无人机的身份标识、位置信息传输等内容,为全球无人机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后续规则制定积累了话语权。



总结:低空经济是我国战略的“多维接口”
除此之外,低空经济的发展还将带来更多延伸价值。在就业方面,从航空器研发工程师、飞行操作员到低空交通管理员等,将催生数百万个新型就业岗位,涵盖高技能人才与基层服务人员,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在消费模式上,低空旅游、空中物流配送等新业态将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个性化、高效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同时,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能通过低空监测、空中通勤等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城市治理提供全新视角和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