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
家
观
点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2024年12月正式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这是一部「AI时代进化指南」。我们邀请全球AI及跨领域的先锋力量,借由他们的独特视角,针对AI争议问题,带来一些反直觉、非共识的思辨观点。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AI挑战赛第一名获得者涂津豪,探索其从工具使用者到智能协作者的身份跃迁之路。
涂津豪
涂津豪,一位来自上海建平中学的18岁高三学生,曾获得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AI挑战赛第一名。他因做出“Thinking Claude”提示词,并成功“复现”顶尖模型的思维链能力而闻名。
以下为涂津豪独家观点的部分摘录:
幻觉创造力:
幻觉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作用

“模型有幻觉的存在,但人类也会有幻觉,某种程度上这算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
/ 01
我记得最近看到o3发布时,技术报告里提到o3和o4-mini的幻觉率非常高,好像是o1的三倍左右。但OpenAI自己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所以我觉得这算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虽然我们知道模型有幻觉的存在,但人类也会有幻觉,某种程度上这算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比如我们人类会做白日梦、会做梦,这些都是幻觉。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完全消灭模型的幻觉,只能尽量减少它在使用场景中的负面影响。如果模型在文学方面有幻觉,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在事实信息或代码方面,那就不太行了。
开源双刃剑:
当AI能造疫苗,也能造生化武器

“有正面也就会有反面,它既然在生物制药上能有用,那么它在制造生化武器上也就一定有用;它在研究核能上有用,那么它在制造原子弹或者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也就一定有用。”
/ 02
我觉得,未来模型会越来越强大,甚至可能在科研领域发挥大作用,比如在疫苗研发中帮上忙,或者在核聚变技术研发上也能出份力。不过,有正面也就会有反面,它既然在生物制药上能有用,那么它在制造生化武器上也就一定有用;它在研究核能上有用,那么它在制造原子弹或者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也就一定有用。这就是一个双刃剑,所以我会觉得现在的模型还做不到这些,但未来的模型如果真能做到,那开源确实是比较危险的。甚至可能你都不用微调,只要稍微弄一下,它就能干出这些事来。
终极协作:
为什么要把AI当“玩具”?

“模型现在不仅仅是工具了,它更像是朋友、伴侣,你想让它成为什么角色都行。”
/ 03
我的经验就是多用,多用真的非常重要。因为模型现在不仅仅是工具了,它更像是朋友、伴侣,你想让它成为什么角色都行。首先,通过和它聊天,你才知道它到底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比如感觉挺简单的事,但它可能搜不出来,尤其是一些隐藏得比较深的信息,这就说明它有局限性。只有在实际使用中,你才能真正感受它到底行不行,所以多用才是关键。第二点的话,用了之后你会对它产生兴趣,觉得好玩。我最开始就是把它当玩具来用,我一开始觉得好玩,然后就会想它为什么能思考。通过这种兴趣驱动,你会不断深入探索,看博客、查资料,慢慢做一些积累,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纸刊可在微信小店购买
也可扫码在线阅读

扫码进入#03期《WAIC UP!》
解锁9篇AI时代最实用的解决方案
Hello: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一部「AI时代进化指南」。
WAIC UP! WAKE UP MORE!
我们邀请全球AI及跨领域的先锋力量,共同释放思考的力量与智慧的主张,旨在唤醒更多人,探究关乎技术跃迁、自我边界和未来文明的无限可能。
准备好!释放你的思考,觉醒你的行动,与我们一同探究那些尚未显现的可能性,勾勒以人为中心的未来智慧文明全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