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YU7 内饰设计手记 02
如果说外形是小米 YU7 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空间,就是它能否让人真正留下来的理由。
在这样一台追求极致运动比例的车里,想要找到“多出来”的空间并不容易——长车头、低姿态、动感十足的外观,很容易就挤占了乘坐区域。但我们的设计团队没有妥协,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在有限的物理条件下,做出超越预期的豪华与舒适。
首先,我们不按传统套路来。团队把常规的座舱布局彻底拆开、重组,形成了独特的“双区环绕”理念:用优雅的前拓视觉,让前排腿部空间比工程初稿多出了70多毫米;哪怕你选装零重力座椅,也能自在地躺平,享受科技座舱带来的通透感。
横向空间同样被我们“挖”了出来。设计师盯上了门板这个细节,通过S型外扩造型,让肩部、肘部都有了更大的活动余地;门板内凹形成的握把槽,还顺手变成了手机储物格——不多余、不累赘,完全符合直觉。
纵向空间的“瘦身”是另一个关键。高耸的SUV中控在YU7上被彻底打破,我们采用了低仪表台的分层式设计,上层延展至接近前风挡,下层极致压缩,辅以隐藏式出风口和重新布局的副驾气囊,让中控的厚度降到最低。你坐进来第一秒,就会被这种开阔感击中。甚至连屏幕后方的Z向空间,也被利用成磁吸纸巾盒的位置——这是设计与工程的默契配合才做到的事。
视觉上的减法,也让空间更纯净。空调出风口、氛围灯带、门把手等功能元素都“隐身”进座舱主题里;织物材质覆盖扬声器,不反光、更温润,细节里都是对舒适和豪华的坚持。至于那块1.1米的小米天际屏,它把关键信息直接送到视线前方,让你无需低头,驾驶更专注。
而豪华,不只是尺寸的比拼,更是体验的全方位照顾。YU7的17㎡母婴级安全材质覆盖,触感柔和;Nappa真皮座椅配零重力模式与十点按摩,后排也有135°调节和加厚枕头——在这里,豪华是每一位乘员的权利,不是前排的特权。
最终,我们用一套全维度的空间重构方案,把YU7打造成了一台在极致运动比例下,依然能带来超越预期的豪华与舒适的车。它不只是好看,更是好坐、好用、好享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xiaomi EV design,由编者重新整理发布,“工业设计id”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