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eVTOL 正从技术验证走向多元场景落地,而亿航智能通过适航突破与场景创新,持续拓展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商业边界。
适航认证的破壁之战:奠定商业化基石
2024 年 4 月,亿航智能 EH216-S 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至此集齐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和生产许可证(PC),成为全球首个拿全适航三证的无人驾驶载人 eVTOL 型号。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技术成熟,更构建了行业准入的标杆性标准。
适航认证堪称 eVTOL 商业化的 "生死关"。与传统航空器不同,作为全新物种的 eVTOL 缺乏现成审定标准,亿航智能的取证过程实则是与监管机构共同创造标准的过程。从 2021 年 1 月 TC 申请受理到 2023 年 10 月取证,历时 2 年 9 个月,完成 500 多个科目的摸底试验和 4 万多个安全飞行架次,最终形成的审定体系被行业视为范本。中国民航局通过 "一事一议" 的专用条件模式,为 EH216-S 量身定制了涵盖设计安全性、生产一致性和单机适航性的全流程规范,这一过程本身就定义了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安全基线。
政策东风为适航成果落地提供了加速度。2024 年被称为 "低空经济元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 多个省份密集出台配套方案。工信部《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 eVTOL 适航取证,到 2030 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在政策与标准的双重保障下,亿航智能 2024 年二季度营收达 1.02 亿元,同比增长 919%,规模化量产能力得到市场验证。

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从交通变革到应急创新
亿航智能的商业边界拓展遵循着 "从体验到刚需" 的渐进路径,在载人交通与应急救援两大场景形成互补格局。
在载人飞行领域,公司采取 "梯度渗透" 策略。第一阶段以空中游览和城市观光为切入点,在广州、肇庆等地开通多条固定航线。游客从广州塔起降点出发,可 360 度俯瞰珠江景观带,这种独特体验不仅培育了市场认知,更积累了海量运营数据。贺天星透露,目前正从科普阶段迈向普及阶段,随着低空基建完善,将开通更多通勤航线,实现 "空中出租车" 的常态化运营。EH216-S 的电动化特性使其噪音低于 65 分贝,垂直起降设计只需 200 平方米场地,这些物理特性决定了其比传统直升机更适合城市密集环境。
应急救援则成为商业边界的重要突破口。亿航智能通过改装 EH216-S 平台,开发出具备物资投送、灾情侦察和应急通信功能的专用机型。在 2024 年广东汛期救援中,该机型成功向孤岛村落投送急救药品和通信设备,展现出 "空中救护车" 的独特价值。与传统救援方式相比,eVTOL 具有三大优势:电力驱动适合复杂地形起降,自动驾驶系统可在无 GPS 环境下精准导航,多旋翼冗余设计保障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贺天星指出,应急救援场景虽不直接产生高频收益,但体现了 eVTOL 的社会价值,更推动了适航标准向特殊工况延伸。
物流运输构成场景矩阵的第三极。亿航智能已在珠海开展医疗物资转运试点,利用 eVTOL 实现医院间检验样本的快速传递,将传统 1 小时的地面运输缩短至 15 分钟。这种 "低空物流网络" 模式正被复制到生鲜配送、紧急备件运输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商业生态的边界重构:技术、政策与基建的协同进化
亿航智能对商业边界的定义,远不止于单一产品或场景,而是构建了 "技术 - 政策 - 基建" 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这种系统性思维使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技术架构上,公司独创的 "空中交通操作系统" 实现了多机协同调度。该系统融合 5G-A 通信、数字孪生和 AI 决策技术,可同时管控数十架 eVTOL 的实时飞行状态,动态优化航线避开障碍物。这套系统脱胎于创始人胡华智早年参与奥运指挥调度系统的技术积累,将航空级安全性与互联网级灵活性结合,成为场景拓展的核心支撑。
政策响应方面展现出前瞻布局。在国家空管改革试点中,亿航智能深度参与广州、深圳等地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其运营数据成为空域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2024 年《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提出的 "2025 年实现 eVTOL 试点运行" 目标,与公司 "三阶段发展规划" 高度契合,这种政策预判能力确保了商业路径的可持续性。
基建网络建设采取 "政企联动" 模式。亿航智能联合地产开发商在城市综合体楼顶建设标准化起降场,同时参与制定《低空起降场设计规范》团体标准。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已在珠三角建成 12 个固定起降点,形成覆盖核心城区的 15 分钟低空交通圈。这种 "天罗地网" 式基建布局,为商业边界拓展提供了物理支撑。
全球视野下,亿航智能的边界定义逻辑更具启示性。当欧美企业仍聚焦载人交通单一赛道时,中国企业通过政策红利与场景创新的结合,已形成多维度突破。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 5060 亿元,同比增长 33.8%,预计 2026 年突破万亿关口,而亿航智能通过适航标准制定权和场景先发优势,正占据产业链关键位置。

从技术破壁到生态构建,亿航智能的商业边界拓展之路揭示了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既要像雕琢艺术品般打磨技术细节,又要像规划城市般搭建系统生态。EH216-S 从载人飞行器到应急救援平台的进化,不仅是产品功能的延伸,更是商业逻辑的升维 —— 在低空经济这片蓝海中,真正的边界从来不是技术限制,而是想象力与执行力的天花板。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快速迭代,亿航智能定义的商业边界还将不断外扩,最终重塑人类利用空域的方式。
信息来源来源
[1] 低空经济研究报告 | 飞行汽车_新浪财经_新浪网,2024 年 12 月 16 日
[2] 对话亿航智能贺天星:飞跃适航门槛 eVTOL 迈入商业化量产_经济观察报,2024 年 8 月 31 日
[3] 全球 eVTOL 第一股,把航空器卖到乡镇去了_网易新闻,2024 年 9 月 20 日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从「黑飞」到「智飞」:低空经济的「数据资产证券化」如何破解监管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