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日前,我省首次认定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智造工厂如何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向“新”而行?它们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记者 王星:这里是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硅宝科技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生产线从原材料的下料、混合、到包装、码垛、仓储等环节,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像我身后这样一条年产能6000吨密封胶生产线,基本需要2个人左右就可以完成。
作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硅宝科技在全国布局有9大生产基地,高端粘合剂生产能力达37万吨/年。同时,企业还引入全自动生产系统,成功打造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性能密封材料智能工厂”,生产质效持续提升。

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 闫健康:我们(材料的)废品损失率降低至0.2%,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人均产能从以前的每人每年的200吨,提升到了每人每年的500吨以上,同时,产线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产品质量更加的稳定。
一花独放不是春,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像硅宝这样的龙头、链主企业在“智改数转”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省还将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四个层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视线来到绵阳市涪城区,富临精工先后投入超6亿元,建成的60余条智能生产线正在精密运转,生产效率则提升了10%,生产成本降低了15%。

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泵壳车间产线经理 廖刚:产线上的每台设备都能实现实时反馈,整个车间去年生产了360万件产品,合格率做到了99.8%以上,售后做到了0投诉,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监 王艳:未来,我们将开拓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升企业的数智化水平,推动企业产能进一步提升,做到精密零部件行业市场占有率领先。
智造工厂的过人之处还有很多,在眉山,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引进500多套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工艺流程的重塑。在企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钢板材料自动入库、大型激光切割机精准切割,焊接机器人机械臂灵活摆动……整体智能化程度超过了74%。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琳:智能化装备逐渐替代了很多高危工种,这样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也减少了现场的安全隐患。举个例子,以原材料存储仓库为例,要达到日产吞吐量1000吨这样的一个体量,通常需要40个人,现在2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工作。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型工业化,让智造工厂的过人之处,积蓄更强产业动能,我省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累计打造300个省级以上“智改数转”标杆项目,培育200家智能制造先进工厂,10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力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来源:四川观察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