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第79届独立日庆典上宣布,印度首款自主研发的芯片将于2025年底前正式进入市场。
28纳米成熟制程突破
莫迪表示:“21 世纪将由科技驱动,谁掌握了科技,谁就能发展上达到新的高度。而印度这半个世纪在半导体领域的文件和计划一直被搁置,对比其他走在世界前列的半导体前沿国家,我们已经被时代淘汰”。
莫迪还强调,当前他们已经摆脱了历史包袱,以“任务模式”推进半导体产业建设,目前已有六个芯片项目正在建设,另还有四个项目刚刚获批立项。这些项目建设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和北方邦等地,联合信息科技部长 Ashwini Vaishnaw 表示,这些设施将很快产出印度首款“印度制造”芯片。
此次宣布的国产芯片由印度半导体制造公司(Indi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ISMC)与以色列高塔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台湾力积电(PSMC)联合研发,生产工厂位于卡纳塔克邦迈索尔区,规划月产能5万片,主要生产28纳米制程芯片,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和国防领域。
国际合作与本土化并进
据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MeitY)披露,首款芯片基于28纳米工艺节点,属于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主流的成熟制程。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旗下塔塔电子(Tata Electronics)已收购该工厂部分股权,并负责后续封装测试环节。
行业分析师指出,28纳米芯片可满足物联网设备、电源管理芯片等需求,印度本土汽车厂商(如塔塔汽车、马恒达)及电子品牌(如Lava、Micromax)或成为首批客户。
莫迪在讲话中强调,印度半导体战略坚持“本土研发+国际合作”模式。除ISMC项目外,美国芯片公司美光(Micron)已在古吉拉特邦投资27.5亿美元建设封装测试厂,新加坡IGSS Ventures也计划在泰米尔纳德邦投资30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厂。
印度政府同时设立“设计联动激励计划”(DLI),资助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目前,印度已拥有超过200家芯片设计公司,包括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旗下的Jio Platforms。
挑战与未来规划
尽管取得进展,印度半导体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1.技术壁垒:28纳米以上先进制程仍依赖国际合作伙伴,本土研发能力有限;
2.基础设施:电力、水资源及专业人力短缺可能制约产能扩张;
3.资金压力:100亿美元激励计划中,政府仅承担50%成本,企业投资意愿待观察。
对此,印度政府计划未来五年内再追加150亿美元投资,目标到2030年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5%份额。莫迪还呼吁印度的年轻人们打造自己开发的创意软件、社交平台,并表示:“为什么我们要依赖别人?为什么这些钱要被别人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