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 AI 写作绑架了,写过多篇爆文后我发现:99% 的人都用错了方法

APPSO 2025-08-18 12:01
在 AI 工具层出不穷的当下,很多人开始尝试用一个 AI 写故事、编脚本、润色文案。但对于日常需要写稿、整理内容的工作者来说,一个「替你写」的 AI,未必是最优解。幻觉、记忆、上下文,都是问题。
相比之下,一套真正能帮你理清写作流程的工具组合,有价值得多,而且更能贴合你已经有的习惯。而它们,不一定非得有 AI。
资讯配图「混搭式」工作流一键总结:
Gemini for 构思阶段:
优势: 快速提供多角度切入点,打破思维僵局
用法: 通过对话厘清思路,而非直接生成全文
YouMind / Miro for 整理阶段:
优势: 视觉化组织素材,激发灵感,比浏览器标签页更高效
区别: YouMind 的 AI 集成度更高;Miro 的传统模板更丰富
Ulysses等 for 沉浸式写作:
优势: 环境纯粹,保留个人写作风格,避免 AI 味
lex.page等 for 写作建议:
优势: 在写作界面内提供AI修改建议
这次我们尝试将 AI 工具,和传统写作工具,组合在一起,探索它们是否能组成一个真正「好用的写作工作流」。
Step 1:从混乱到起稿
写稿最难的在起点:不是「不会写」,而是「脑子太乱」。
你知道自己大概要写什么,却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就算打开了 AI 工具,结果对着「你想了解什么问题」一脸茫然。
使用 Gemini 这类通用型 AI,对很多人来说不陌生。但在写作前期,它的最佳用法并不是写一串长长的 prompt 让它跑全文。而是借它的提问能力,反向厘清你想说什么,然后再整理成文章的主题或结构
比如,输入一个模糊的主题:「城市里便利店的密度反映了什么」,Gemini 会迅速给出若干可能的切入角度(案例型、问题型、政策型等),
资讯配图
这个环节里,AI 在提供的是备选。相比于对着空白文档上的一行字硬想,这算是一种和 AI 一起头脑风暴的过程。
你也可以继续追问,通过一次次「对答」厘清自己的动机、角度、结构感,然后初步列出提纲。
资讯配图
需要提醒的是,这一步是需要深度参与的环节,需要人支棱起来了。AI 生成的提纲,乍一看不错,但是想要直接照搬在实际写作中,是不够用的。论点和论点之间的推进和衔接不明确,需要人工一点点理清楚
这个过程当然也可以跟 AI 一起完成。比如我认为两个论点之间的关联不够清晰,就会给它提需求。
资讯配图
也可以就直接说喜欢和不喜欢,觉得好还是不好,让 AI 继续给出更多的选项。
整个过程中,你不是在等待一段完美的回答,而是在对话中看清自己想表达什么。AI 的作用更像一面镜子,或者一个不断丢问题的助教,帮助你跳出惯性思维的死角,而不是直接就当你的影子写手。
Step 2:从线性到组织
接下来,把从 ChatGPT 里拎出来的要点、问题、思路,搬进 YouMind 这样的脑图工具中。
找资料是确定选题之后的第一步。通用的 chatbot 也可以做,还可以给出梳理笔记。不过,通常都是给一大堆链接,或是在侧栏排成一行。
这不仅是收集素材,更加是通过检索和阅读,更进一步地细化整个思路——这也是 YouMind 这样视觉化工具,最能凸显价值的地方。
当所有相关文章排到一起时,光是看标题和摘要,就能有效地激发想法和灵感。这不比全部压在浏览器里,变成一个个小小的标签页好多了。
资讯配图
类似的产品还有 Miro,在国外已经和多个办公软件打通和联动,相当方便。初始提供大量的模版,覆盖各种场景,同样加入了 AI 功能,一个模糊的想法,可以直接生成脑图、流程图、图表等等等等。
资讯配图
可以看到的是,虽然都是白板类产品,Miro 和 YouMind 在引入 AI 上,有着不一样的思路。Miro 的「辅助」作用体现在各种模版、功能,AI 则是新亮点,新补充,甚至隐藏得有点深。考虑到它已经做了这么久,这也可以理解。
YouMind 里,大模型的能力是被高光出来的。这在页面上都可以体现出来,chatbot 的对话区存在感很强。
资讯配图
进入写作环节之后,也是时刻在线。整体来看,更加的「AI native」。
但是,收集资料只是一个准备环节,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
Step 3:从想法到文本
最终,准备得差不多,就可以将资料,或者脑图的核心内容收拾好,开始进入写作环节。
这一阶段的建议,其实是回归无 AI 环境。
现在确实有很多能直接续写、补充文本的生成式工具,而且文字类是 LLM 玩得最纯熟的,比图片和视频都稳定。又或者像 YouMind 这样,集成了文稿编辑的功能区,不需要关掉它又去打开一个新软件。
但为什么我还是推荐你转移。
首先是现在的读者比想象得敏锐,直接用 AI 生成出来的文字,总是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AI 味」。
换个角度想,把写的工作完全交给 AI 代工,也不全是好事。尤其是强调逻辑和行文的选题或者体裁,写下来的过程就是打磨和梳理逻辑的过程。
对于公文、文案、编辑类写作,这一步尤其关键,让你的表达真正回到「你」的声音,而不是 AI 的语气模板中。
写作软件来说,那选择就太多了。老牌的有 Ulysses,Obsidian,Scrinever,这些软件其实也已经超出写作,更像是「写作项目管理工具」。
想要更心无旁骛地写作,倒也有很多选择。Bear 熊掌记,标签分类系统非常强大,极简而优美的设计。缺点是只有 Mac 版,不过网页端测试版上线了。
资讯配图
网页版是好文明,但登录还要苹果账号是怎么回事😂
另一个有真·网页版的工具是 lex.page,这其实是一款引入了 AI 能力的写作工具。
资讯配图
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它通过 chatbot 对话窗的设计,像是置入了一个陪伴写作的编辑,而且给出了非常丰富的模型选项。
考虑到它是一个网页版写作工具,你不太可能(短期内)在上面放太多存稿。这就意味着模型无法有效学习你的文风和习惯,续写和代写出来的效果着实一般,提提修改意见就不错了。
资讯配图
AI 的到来,让每个工具各自的能力边界,始终处于持续的变化中,为了 AI 而 AI 可能一时酷炫,但是没有必要。未来,随着 AI 工具的不断演进,这种人机协同的「非线性写作」流程或许会变得更加常态化。
无论工具多么复杂,写作始终是一个寻找表达与控制感之间平衡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一切工具组合真正能落地的前提。
资讯配图
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资讯配图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收藏级】AIGC一键开挂指南!从零到一玩转AIGC:工具、技巧+网盘资源包全攻略(转发领福利)
单芯片功耗2200W,带宽32TB/s:HBM如何撑起万亿参数AI时代?
OpenAI总裁透露GPT-5改了推理范式,AGI实现要靠现实反馈
打造精准对接范式!FAIR plus 2026展会亮点一览
初创加速计划 | NVIDIA 助力 Votee AI 构建方言及小语种语言大模型
AIR学术|UMich高俊:三维场景理解与视觉基础模型的协同结合
Hinton预言「AI妈妈」刷屏硅谷!李飞飞:人类或将毫无尊严
别再被 AI 写作绑架了,写过多篇爆文后我发现:99% 的人都用错了方法
余承东回应「鸿蒙套壳安卓」争议/罗永浩曝董宇辉年收入二三十亿,官方否认/马斯克:不要虐待AI
热点丨华为推AI推理技术UCM,解决当下推理加速及未来设计难题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