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科技区角科技资讯官网消息,随着电动汽车需求降温,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产能将超过实际用量的三倍,根据标普全球移动数据,电动汽车电池年产能预计将达到3930千兆瓦时,而需求预计仅为1161千兆瓦时。 根据数据预测,这种供过于求局面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到2030年将维持两倍左右。 中国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70%的产能,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以37.9%市占率位居榜首,比亚迪以37.5%紧随其后。曾主导全球新能源电池市场的韩国LG能源和日本松下份额持续萎缩,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六。 尽管美日等国通过政策扶持本土电池产业以减少对华依赖,但海外电动汽车需求遇冷导致这一战略陷入尴尬。中国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如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以及规模化生产呈现出的持续优势,让日韩及欧美同类产品的新建工厂陷入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困境。 根据研究机构数据,北美区域的动力电池供应过剩问题尤为严峻,预计今年供应量将达到需求的4.8倍,且这一差距将至少持续至2028年。此前拜登政府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希望利用税收优惠刺激北美电动汽车生产,但现任总统特朗普正在废除这些政策,叠加电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促使企业重新评估投资计划。 松下7月启动了美国电池工厂,但因关键客户特斯拉盈利下滑可能引发产能过剩风险,该工厂全面投产时间已被推迟。原计划大举投资美国市场的韩国头部电池企业SK ON也因收益下降调整战略。 随着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汽车制造商同步缩减投资。丰田推迟了日本电池工厂建设,本田将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设施建设计划延后两年。面对现有客户订单减少,电池厂商正争抢新买家,松下计划加大对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供货。 自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降温以来,电池供应过剩日益明显。2023年电池均价为每千瓦时111美元,较上年下跌26%,高盛预测到2026年底可能降至80美元左右。3月,大众投资的瑞典电池企业诺斯沃特(Northvolt)在瑞典申请破产保护。 尽管如此,国产厂商仍在扩大各方面的投入,宁德时代持续加码欧洲市场,比亚迪加紧生产低价电池。这些趋势可能进一步扩大国产电池企业在产能和技术上与其他海外厂商的差距,迫使全球车企在电动汽车普及过程中持续依赖来自中国的核心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