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 LangChain 进行生成式 AI 开发》(Generative AI with LangChain)核心内容整理
一、书籍基础信息
- 作者
:Ben Auffarth(数据科学领域资深研究者,拥有计算神经科学博士背景,著有《Machine Learning for Time Series》等书籍) - 出版信息
:2023 年 12 月由 Packt Publishing 出版,ISBN 978-1-83508-346-8,首版 Production reference 编号 1141223 - 核心定位
:以 Python 为工具,结合 LangChain 框架、ChatGPT 及其他大语言模型(LLM),讲解生成式 AI 应用开发,涵盖理论、实践与生产部署 - 目标读者
:AI 开发者、研究者、入门级 AI 爱好者,需具备 Python 基础与机器学习基础知识 - 配套资源
: 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benman1/generative_ai_with_langchain(含示例代码、配置文件) 社区支持:Discord 社区(https://packt.link/lang),可与作者及读者交流 彩色图表:https://packt.link/gbp/9781835083468(提供书中图表的彩色 PDF)
二、序与前言核心
1. 序(核心观点)
指出 ChatGPT 推动生成式 AI 普及,LLM 是人工智能核心分支,本书系统梳理 NLP 与生成式 AI 成果,适合高校教材及行业参考,体现作者在 NLP 教学与科研的积累。
2. 前言(核心内容)
写作背景:作者结合近 20 年研究经历,历时 3 年完成,融合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多学科知识。 内容结构:按 NLP 研究范式(基于规则、统计、深度学习、大模型)组织,分 “基础技术 - 核心技术 - 模型分析” 三部分。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先掌握机器学习基础,优先查看在线版(实时更新),自主思考后再参考题解与代码。
三、章节核心内容
第 1 章:什么是生成式 AI?
1. 生成式 AI 基础
- 定义
:通过算法生成全新内容(文本、图像、音频等)的 AI 技术,区别于传统 “分析现有数据” 的预测型 AI。 - 兴起原因
:深度学习架构突破(Transformer)、计算资源降价(GPU/TPU)、大规模标注数据可用性提升、开源生态成熟。
2. 大语言模型(LLM)核心
- LLM 定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语言模型,通过海量文本预训练学习语言规律,可生成连贯文本、理解语义。 - 关键概念
: GPT 系列:OpenAI 推出的生成式预训练 Transformer 模型,核心是 “自回归生成 + 注意力机制”,从 GPT-2(1.5B 参数)到 GPT-4(千亿级参数),能力持续提升。 其他 LLM:Google PaLM 2(多语言能力优化)、Meta LLaMA 2(开源,支持商用)、Anthropic Claude 2(长上下文窗口,200K tokens)。 - LLM 工作机制
: 预训练:在海量文本数据上学习语言模式(如预测下一个词)。 Tokenization:将文本拆分为子词单元(如 BPE 算法),转为数值输入。 缩放(Scaling):参数规模、训练数据量、计算资源协同提升性能(遵循幂律关系)。 条件控制(Conditioning):通过提示(Prompt)引导模型生成特定内容。
3. 其他生成式模型
- 文本到图像模型
:如 Stable Diffusion( latent 扩散模型,低资源可运行)、DALL-E 2(OpenAI)、Imagen(Google),核心是 “文本编码→扩散去噪→图像生成”。 - 跨模态模型
:如 Whisper(语音转文本)、AudioLM(文本转音频)、Phenaki(文本转视频),覆盖语音、视频、3D 等领域。
第 2 章:LangChain 与 LLM 应用
1. LLM 的局限性
核心问题:知识过时(依赖训练数据截止时间)、无法主动行动(无工具调用能力)、幻觉(生成虚假信息)、偏见(训练数据隐含偏差)、缺乏上下文记忆。 解决思路:通过外部数据增强(检索)、工具集成、提示工程、记忆机制弥补不足。
2. LangChain 框架核心
- 定义
:2022 年由 Harrison Chase 创建的开源 Python 框架,用于连接 LLM 与外部数据 / 工具,简化生成式 AI 应用开发。 - 核心组件
: 链(Chains):将多个组件(提示、LLM、工具)按流程串联,如 “PromptTemplate→LLM→输出解析”,支持自定义逻辑(如事实核查链 LLMCheckerChain)。 智能体(Agents):基于 LLM 自主决策调用工具的模块,如 Zero-Shot React(零样本决策)、Plan-and-Execute(先规划再执行),可处理多步骤任务。 记忆(Memory):保存对话 / 任务上下文,如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全量保存)、ConversationSummaryMemory(摘要保存)、知识图谱记忆(结构化存储事实)。 工具(Tools):LLM 可调用的外部服务,如搜索工具(DuckDuckGo)、计算工具(Wolfram Alpha)、数据库工具(SQL 查询)、文档加载工具(PDF/Word 解析)。
3. LangChain 与其他框架对比
优势:模块化架构、丰富集成(支持 OpenAI/Hugging Face 等 20 + 模型 provider)、生态完善(LangSmith 调试、LangFlow 可视化编程)。 竞品差异:LlamaIndex 侧重检索增强,Haystack 侧重大规模搜索,AutoGen 侧重多智能体对话,LangChain 则覆盖全流程开发。
第 3 章:LangChain 入门实践
1. 环境搭建
支持多种依赖管理工具: pip:通过 requirements.txt
安装依赖(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Poetry:内置虚拟环境,依赖解析更严谨( poetry install
)。Conda:支持非 Python 依赖( conda env create --file langchain_ai.yaml
)。Docker:环境隔离性最强( docker build -t langchain_ai
)。
2. 模型集成
- API 模型集成
: OpenAI:需获取 API 密钥,支持 GPT-3.5/GPT-4,示例代码通过 ChatOpenAI
类调用。Hugging Face:通过 HuggingFaceHub
集成开源模型(如 Google Flan-T5-XXL),需设置HUGGINGFACEHUB_API_TOKEN
。GCP Vertex AI:支持 PaLM 2 系列模型,需配置 GCP 项目 ID 与认证。 其他:Jina AI(视觉问答)、Replicate(Stable Diffusion 图像生成)、Azure OpenAI(企业级部署)。 - 本地模型运行
: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加载开源模型(如 Mistral 7B),通过 pipeline
调用。llama.cpp:C++ 实现的轻量框架,支持 CPU 运行 LLaMA 系列模型,需转换模型格式(gguf)并量化(如 4-bit)。 GPT4All:简化本地模型部署,支持 Mistral、Llama 2 等,需下载模型权重(如 mistral-7b-openorca.Q4_0.gguf
)。
3. 实战案例:客服辅助应用
功能:分类客户邮件意图(如 “产品问题”“退款请求”)、提取情感(正 / 负 / 中性)、生成摘要。 实现:用 Hugging Face 文本分类模型(如 cardiffnlp/twitter-roberta-base-sentiment
)做情感分析,用 Vertex AI 做意图分类,用 LangChain 链串联流程。
第 4 章:构建实用助手
1. 缓解幻觉:事实核查
核心链: LLMCheckerChain
,通过 “提取假设→验证假设→生成结论” 三步,让 LLM 自我核查输出真实性(如验证 “哪种哺乳动物下最大的蛋” 时,纠正 “鸵鸟” 等错误答案,确认 “单孔目动物”)。
2. 文本总结技术
基础提示:简单指令引导(如 “用一句话总结文本”),适合短文本。 Chain of Density(密度链):迭代式增加摘要信息密度,5 次迭代中每次新增 1-3 个实体,保持长度不变,提升信息完整性。 Map-Reduce:处理长文档(如 PDF),先拆分文档为 chunk→分别总结(Map)→合并结果再总结(Reduce),支持并行处理。 token 监控:通过 get_openai_callback
跟踪 API 调用的 token 消耗与成本(如 GPT-3.5-turbo 每 1K token 成本约 $0.002)。
3. 信息提取与工具集成
信息提取:用 OpenAI 函数调用,定义 Pydantic schema(如简历提取需 “姓名、工作经历、技能”),通过 create_extraction_chain_pydantic
实现结构化提取。工具集成案例: 检索工具:DuckDuckGo 搜索(实时信息)、Wikipedia(通用知识)、arXiv(学术论文)。 计算工具:Wolfram Alpha(数学计算、数据查询)、Python REPL(代码执行)。 可视化界面:用 Streamlit 构建 Web 应用,通过 StreamlitCallbackHandler
实现实时响应流。
4. 推理策略
Zero-Shot React:智能体根据工具描述自主决策(如 “计算 2555×2555” 时调用 Python REPL)。 Plan-and-Execute:先规划任务步骤(如 “查询某论文→总结核心观点→分析应用场景”),再执行工具调用,适合复杂任务。
第 5 章:构建类 ChatGPT 聊天机器人
1. 检索增强生成(RAG)核心
解决痛点:LLM 知识过时、幻觉问题,通过 “检索外部文档→注入上下文→生成回答” 提升准确性。 关键环节: Embeddings:将文本转为低维稠密向量(如 OpenAI Embeddings、Hugging Face all-MiniLM-L6-v2
),语义相似文本向量距离更近。向量存储:存储 embeddings 并支持相似性搜索,如 Chroma(轻量开源)、Milvus(大规模)、Pinecone(云服务)、FAISS(Meta 开源,适合小规模)。 检索器(Retrievers):从向量存储中获取相关文档,如 kNN 检索器(近邻搜索)、PubMed 检索器(生物医学文献)、自定义检索器(基于业务逻辑)。
2. 聊天机器人实现
步骤:
文档加载:支持 PDF/Word/EPUB 等格式,通过 PyPDFLoader
、UnstructuredWordDocumentLoader
等加载并拆分文档。向量存储构建:将文档 chunk 转为 embeddings,存入向量数据库(如 Chroma)。 对话记忆:用 ConversationalBufferMemory
保存历史对话,ConversationSummaryMemory
压缩长对话,CombinedMemory
融合多种记忆机制。对话链: ConversationalRetrievalChain
串联 “检索→LLM 生成→记忆”,支持流式响应。
OpenAIModerationChain
过滤有害内容,通过 “宪法原则”(如避免歧视、虚假信息)规范输出。3. 关键优化
上下文压缩:通过 ContextualCompressionRetriever
过滤无关文档内容,减少 token 消耗。长对话处理:用 ConversationSummaryBufferMemory
平衡上下文完整性与 token 限制,自动截断早期对话并生成摘要。
第 6 章:用生成式 AI 开发软件
1. LLM 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核心场景:代码生成(如函数 / 类实现)、代码总结(文档生成)、调试(修复语法错误)、测试(生成单元测试)、代码搜索(根据自然语言找代码片段)。 主流代码 LLM: StarCoder(Hugging Face,支持 80 + 语言)、StarChat(StarCoder 的对话微调版)。 Llama 2(Meta,开源,代码能力中等)、CodeLlama(Llama 2 的代码优化版)。 GPT-4/Claude 2(闭源,代码生成准确性高,支持多语言)。
2. 自动化软件开发实践
工具集成:用 LangChain 的 PythonREPLTool
执行代码、DuckDuckGoSearchRun
查询技术文档。智能体架构: MetaGPT:模拟软件团队角色(产品经理、架构师、工程师),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完成项目(如从需求文档生成代码)。 GPT Engineer:输入需求即可生成完整代码库,支持迭代优化(如 “生成俄罗斯方块游戏”)。 反馈循环:通过 “生成代码→执行测试→获取错误→修正代码” 迭代,减少人工干预(如用 pytest
自动化测试,LLM 根据报错日志修复代码)。
3. 安全与局限性
安全风险:生成代码可能含漏洞(如 SQL 注入)、调用系统资源(需沙箱环境,如 RestrictedPython)。 局限性:复杂架构设计需人工干预,生成代码可能冗余,需代码审查确保质量。
第 7 章:LLM 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
1. 生成式 AI 对数据科学的影响
核心价值:自动化重复任务(数据清洗、特征工程)、降低技术门槛(非专业人员通过自然语言做分析)、提升效率(快速生成可视化、报告)。 关键场景: 数据收集:用 Zapier 集成工具自动化 ETL(如从 Excel / 数据库提取数据)。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自动生成描述性统计、可视化(如用 pandas
agent 画箱线图、直方图)。特征工程:LLM 生成特征(如文本数据的情感特征、时间序列的周期性特征)。 AutoML:结合 LLM 自动化模型选择、超参数调优(如用 H2O AutoML+LLM 生成建模报告)。
2. 数据科学实战案例
结构化数据探索:用 create_pandas_dataframe_agent
,通过自然语言查询 DataFrame(如 “找出花瓣长度与宽度差异最大的行”“做相关性分析”)。统计与建模:用 LLMMathChain
计算统计量,用PyTorch
agent 训练简单模型(如单神经元网络拟合 y=2x)。SQL 数据查询:用 SQLDatabaseChain
将自然语言转为 SQL(如 “查询 2023 年销售额前 10 的产品”),支持自动纠错(use_query_checker=True
)。
3. 工具与框架
专用工具:PandasAI(简化 DataFrame 与 LLM 交互)、Jupyter AI(Jupyter 插件,支持聊天式代码生成)。 集成方式:LangChain 链串联 “数据加载→分析→可视化→报告生成”,支持 Streamlit 部署为 Web 应用。
第 8 章:定制 LLM 及其输出
1. LLM 的条件控制(Conditioning)
定义:通过技术手段引导 LLM 输出符合需求,核心方法为 “微调(Fine-tuning)” 与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关键技术: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三步流程 “监督微调→训练奖励模型→RL 微调”,提升 LLM 的有用性 / 无害性(如 OpenAI InstructGPT)。 低秩适应(LoRA):冻结预训练模型权重,仅训练低秩矩阵,降低微调计算成本(如用 LoRA 微调 65B 参数模型,显存需求从 780GB 降至 48GB)。 量化(Quantization):降低权重精度(如 4-bit/8-bit),平衡性能与资源消耗(如用 BitsAndBytes 库量化模型)。
2. 微调实践
开源模型微调(以 OpenLLaMa 3B 为例):
数据准备:用 SQuAD v2 数据集(问答任务),处理为 “问题→答案” 格式。 环境配置:用 Google Colab(GPU/TPU),安装 peft
(参数高效微调)、bitsandbytes
(量化)、transformers
。微调设置:LoRA 配置(r=64、lora_alpha=16),训练参数(批次大小 4、学习率 2e-4、早停策略)。 部署:微调后保存为 PEFT 适配器,通过 LangChain 的 HuggingFacePipeline
加载并调用。
3. 提示工程技术
基础技术: 零样本提示(Zero-shot):无示例,直接用指令引导(如 “分类文本情感”)。 少样本提示(Few-shot):提供 1-5 个示例,让 LLM 学习模式(如 “正面:‘很满意’;负面:‘很差’;分类:‘不错’→正面”)。 高级技术: 思维链(CoT):引导 LLM 分步推理(如 “计算 5+3×2:第一步算乘法 3×2=6,第二步算加法 5+6=11”),提升复杂任务准确性。 自一致性(Self-consistency):生成多个答案,选择最一致的(如 “计算 2 的 10 次方,生成 3 个结果,选出现次数最多的”)。 树状思维(ToT):生成多个推理路径,评估后选择最优(如 “解决数学题时,先尝试代数法、几何法,再比较哪种方法正确”)。
第 9 章:生成式 AI 生产部署
1. 生产准备核心要点
关键维度: 数据管理:确保训练 / 推理数据质量,过滤偏见,符合隐私法规(如 GDPR、HIPAA)。 伦理合规:避免生成有害内容,设置内容审核机制(如 moderation 链)。 资源管理:优化模型大小(量化、蒸馏)、部署架构(分布式推理),降低成本与 latency。 性能监控:跟踪数据漂移(输入数据分布变化)、模型退化(性能下降),及时微调。
2. LLM 应用评估
评估方法: pairwise 比较:用 PairwiseStringEvaluator
对比两个模型输出,选择更优结果(如 “模型 A 与模型 B 对‘什么是 LangChain’的回答,哪个更准确”)。标准评估:用 CriteriaEvalChain
按自定义标准评分(如 “回答是否有帮助、是否准确”)。语义比较:用 embedding 距离(如 SentenceTransformers)衡量输出与参考答案的语义相似度,比字符串匹配更鲁棒。 工具支持:LangSmith(LangChain 配套工具),支持: 数据集管理:创建评估数据集(如 “推理偏见问题集”)。 批量评估:运行 LLM 应用 against 数据集,生成评分与反馈。 traces 分析:查看每一步调用日志(提示、输出、token 消耗),定位问题。
3. 部署与可观测性
部署方式: FastAPI:构建 API 服务,支持同步 / 异步请求(如用 @app.post("/chat")
定义聊天接口)。Ray:分布式部署,支持水平扩展(应对高并发)、资源调度。 云服务:Azure OpenAI Service、GCP Vertex AI,提供托管部署,简化运维。 可观测性工具: LangSmith:跟踪请求响应、token 消耗、错误率,支持告警(如 “某接口 latency 超过 10s”)。 PromptWatch:监控提示与输出,检测偏见、幻觉,生成合规报告。 自定义日志:记录用户输入、模型输出、调用时间,用于后续分析与优化。
第 10 章:生成式模型的未来
1. 当前状态与挑战
现状:LLM 能力持续提升(多模态、长上下文),但存在核心挑战: 幻觉: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如编造文献引用)。 偏见:训练数据隐含的性别 / 种族偏见,输出歧视性内容。 可解释性:“黑箱” 特性,无法清晰解释决策过程。 资源消耗:大模型训练 / 推理成本高,不利于中小企业使用。
2. 发展趋势
模型方向: 效率优化:小模型 + 高质量数据(如 Microsoft phi-1,1.3B 参数却比肩大模型)、模型压缩(量化、蒸馏)。 多模态融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跨模态理解与生成(如 GPT-4V、Gemini)。 通用人工智能(AGI):向 “具备人类级推理、学习能力” 演进,但短期内难以实现。 产业方向: 大企业 vs 小企业:大企业主导大模型研发(如 OpenAI、Google),小企业聚焦垂直领域应用(如医疗 / 法律 LLM)。 开源 vs 闭源:开源模型(Llama 2、Mistral)降低门槛,闭源模型(GPT-4、Claude)在准确性上领先。
3. 社会与经济影响
行业应用: 创意产业:广告、设计、内容生成(如 AI 生成海报、剧本)。 教育:个性化辅导、自动批改作业,但需避免过度依赖。 医疗:病历分析、药物研发辅助,但需严格验证准确性。 法律:合同审查、法律检索,提升效率但需人工确认。 风险与监管: 虚假信息:AI 生成深度伪造内容(如假新闻、DeepFake 视频),需技术检测与法律规制。 就业影响:自动化部分岗位(如基础文案、数据录入),需技能升级。 监管趋势:各国推进 AI 法规(如 EU AI Act),分类监管高风险 AI 应用(如医疗、司法)。
四、核心总结
本书以 LangChain 为核心,系统覆盖生成式 AI 开发的全流程:从生成式 AI 与 LLM 基础理论,到 LangChain 框架组件(链、智能体、记忆、工具),再到实战案例(聊天机器人、软件开发、数据科学),最后到生产部署与未来趋势。整体注重 “理论 + 代码” 结合,提供 GitHub 示例代码与社区支持,适合开发者从入门到实战,构建可靠、高效的生成式 AI 应用。








本书免费下载地址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回复关键字“AI加油站49”获取下载地址。
【AI加油站】第八部:《模式识别(第四版)-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