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浦东“十四五”,详解未来怎么干
凤凰卫视:浦东新区发展的重点方向是聚焦三大先导产业,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在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有什么具体成绩?
吴金城:浦东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方面布局早、集聚强、实力雄厚。“十四五”期间,我们持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4年浦东三大先导产业规模8323亿元,占全市46%,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11.7%。
集成电路推动“全链布局”,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约占全市75%、约占全国20%,全面提升高端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封装测试、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材料等全产业链竞争力,全力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发展RISC-V、EDA、硅光等细分赛道,累计集聚集成电路企业800多家、产业人才近20万。(点击看:上海加码 RISC-V)
更多上海集成电路内容,关注:
生物医药强化“源创首发”,2024年产业规模4099亿元、约占全市40%,大力发展大品种创新药械,在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形成先发优势,率先开展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支持一批本土创新药械成功“出海”,现有在研管线近2000个、其中一类新药800多个、约占全国1/5,“十四五”以来获批一类创新药23个、国产创新三类医疗器械27个,其中今年获批一类新药6个、占全国14%,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1%、占全球14%。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应用”,2024年产业规模1637亿元、约占全市40%,推动智算集群、模型算法、高质量语料、软硬件协同创新发展,推出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重点园区,集聚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超200家、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超70家,28款大模型产品已完成备案,落地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智元、傅利叶、卓益得、开普勒、擎朗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接续发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供给增创先发优势,充分发挥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解绑赋能。比如用好浦东立法授权,制定出台“生物医药”法规,推出特殊物品入境检疫改革、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等试点,突破了大批量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领域形成突破,更好支撑产业发展。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坚持把三大先导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强化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更大力度繁荣科创产业生态,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涌现一批高质量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来源:上海发布
点击看:
陈吉宁出席、龚正报告!上海:着力打通(集成电路等)堵点和断点,加快打造(集成电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陈吉宁: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