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完人工智能产业链

维科网人工智能 2025-08-22 14:20

资讯配图
人工智能(AI)已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上游基础设施筑起发展基石,中游技术创新搭建桥梁和工具,下游浸润百业并回流需求,AI 产业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与优化。

本文将结合产业链层级图,拆解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心拼图,一览 AI 产业的星辰大海。

资讯配图


PART 01


AI 产业链全景图(简)

AI 产业纵向拆为三段:上游筑基,以硬核算力与数据为底座;中游炼核,专注算法与模型创新;下游聚景,将技术嵌入千行百业。
三者循环咬合 —— 中游放大下游价值,下游反哺技术演进,并倒逼上游持续升级,形成共生飞轮。
资讯配图
产业链全景图(简)
图源:维科网人工智能
资讯配图
AI产业链代表厂商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中信建投


PART 02


行业概况

发展历程
• 1950–1960萌芽时期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宣告 AI 学科诞生,符号主义与早期机器学习奠定理论底座。
• 1960–1980 技术诞生:图灵提问→可编程机器人→达特茅斯定名→感知器→Shakey 移动机器人,终因算力低陷入寒冬。
• 1980–2006 应用萌芽:XCON 专家系统节省千万美元→BP 算法复活神经网络→深蓝战胜象棋冠军,奠定符号主义巅峰→互联网兴起带来数据红利,AI 开始走出实验室。
• 2006 至今 应用爆发:Hinton 深度学习→AlexNet 视觉突破→AlphaGo 击败围棋冠军→大数据、云计算、5G 三轮驱动,视觉、语音、语言三大赛道同时突破→2020 年后大模型登场,规模、行业渗透、商业变现进入正循环,全球产业版图由此重塑。
资讯配图
产业规模
据《IDC 全球AI市场预测》报告,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有望突破 2.3 万亿元人民币(约 3500 亿美元)。
资讯配图
中美双引擎拉动,欧洲紧随其后,形成“三极共振”的新版图。
资讯配图
世界人工智能新增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中国 AI 市场发展迅猛,IDC 预测 2025 年规模将超 6900 亿元,占全球 30%-35% 份额。
资讯配图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讯配图
全球与中国AI发展趋势对比


PART 03


上游基础层:筑牢 AI 发展根基

上游基础层是 AI 产业运转的底层支撑,涵盖硬件、软件、数据三大板块,为上层技术与应用提供 “动力” “规则” 和 “燃料”。
当前该领域面临三大关键挑战:芯片制程突破等技术瓶颈、算力数据资源垄断的产业格局,以及各国政策法规的差异化约束,这些因素既形成发展壁垒,也孕育着创新机遇。
硬件:英伟达领跑,国产替代加速中
算力硬件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关键基础板块,主要负责为AI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它包括芯片(如 GPU、FPGA、ASIC 等)、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这些硬件设备能够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的算法运算,是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核心支撑。
总体上,英伟达凭借 A100/H100 等高性能 GPU 主导 AI 计算市场,国产芯片借政策东风加速 “补位”。国内诸如寒武纪、浪潮信息长江、长鑫歌尔等企业正火力全开,加速国产芯片的研发进程,逐步向国外技术垄断的格局发起冲击,以寒武纪 “思元” 系列芯片为例,已成功涉足 AI 推理和训练场景。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软件:算法运行的 “数字规则”
软件基础设施为 AI 应用提供底层运行环境,受限于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的不足,国内在基础层领域相对薄弱。
AI算法框架方面,尽管百度的飞桨在 Github 的点赞率一度进入前五,但在实际的高强度开发中,超过70%的中国开发者仍倾向于使用Pytorch、TensorFlow、Keras 等国际领先的算法框架库。
操作系统上,谷歌安卓、苹果 iOS 垄断移动终端;服务器端 Linux 是 AI 训练 “默认选项”,华为欧拉(openEuler)、鸿蒙(HarmonyOS)发力国产生态,试图打破海外垄断。
开发工具覆盖模型训练、调试、部署全流程,微软 Visual Studio、JetBrains 全家桶是常用工具;国内科大讯飞 AI 开发平台、商汤 SenseParrots 聚焦 AI 专属功能。低代码 / 无代码需求增长推动工具向 “平民化、可视化” 演进,政策鼓励降低开发门槛,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入局。
资讯配图
数据资源:过于集中,向精准合规方向发展
数据是AI发展的核心资源,掌握海量数据的 Google、亚马逊、阿里等科技巨头凭借数据优势形成行业垄断格局,而中小企业因数据资源匮乏在AI研发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国外代表企业有亚马逊 AWS、甲骨文、微软 SQL Server,国内企业有蚂蚁集团、阿里云、腾讯云
随着大模型对小样本学习数据隐私要求提升,数据服务向“精准化、合规化、自动化”演进,政策规范数据标注行业标准,保障数据主体权益。
资讯配图
数据服务企业


PART 04


中游技术层:打磨核心引擎

技术层聚焦 AI 关键能力构建,涵盖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几大方向,基于上游基础层资源,通过技术创新、算法升级实现感知、认知与决策能力。
资讯配图
图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头豹研究院
中国 AI 技术层呈 “三足两短板” 格局: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凭海量互联网数据稳居全球领先地位,商业化规模最大,但是当前超过 70% 的 AI 应用仍依赖传统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市场仍落后国外半步;算法理论与开发平台的核心环节仍是最大短板,需加速补位。
资讯配图
图源:维科网人工智能
随着算力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交互决策、多模态等综合性技术方向有望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主流。

PART 05


下游应用层:AI 价值的释放口

应用层是 AI 技术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将AI算法/模型 “硬件 + 软件 + 服务” 集成,以终端产品、运营服务、行业解决方案的形式交付给用户,从而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实际价值。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源:维科网人工智能
应用层的三类交付形式 —— 通用 AI 智能终端(卖盒子)、场景级解决方案(交钥匙项目)以及持续运营服务(卖结果),共同呈现 “三低三高” 特征:低毛利、低标准化、低现金流,却高度依赖政策补贴、数据壁垒和规模门槛。
应用层是国内 AI 最热闹的竞技场,规模与企业数量均居各层之首。其竞争格局呈 “平台巨头 + 垂直冠军 + 区域集群”  三极: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占通用算力与生态半壁;科大讯飞、商汤、小马智行凭语音、CV、Robotaxi 领跑细分;广州天河 — 琶洲 — 黄埔等地以算力 + 牌照孵化百家企业。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链下游正处于 “政策催熟 + 商业验证” 并行的阶段,短期看政策订单和补贴带来收入,中长期必须靠数据闭环、成本控制与场景深耕才能盈利。未来 2-3 年,行业将出现 “垂直整合+并购” 潮,缺乏持续融资能力的小厂商将被大厂或上市公司整合,集中度有望提升至 CR5>40%。

资讯配图
俯瞰全链,AI 产业链已形成闭环,应用繁花似锦,技术落地比肩欧美,反观基座仍缺重量级原创成果,底层理论与关键器件仍显单薄,“上轻下重” 的结构性缺口亟待填补。
资讯配图


往期推荐

资讯配图

数千万美元!文远知行获东南亚巨头投资,未来将大规模部署Robotaxi

哲库“遗珠”发力,Momenta自研芯片点亮并装车

DeepSeek 母公司总监被查!总监和券商联手骗了上亿佣金

阿里首位程序员,“扫地僧”多隆已离职


商务合作

资讯配图

张先生:18594278240(同微)

Email:zhangsihan@ofweek.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展会邀请 | 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8月底开幕,让“人工智能+”具象化!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一行到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人工智能产业现状-AI 生产力蓄势待发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科学关键技术》高级研修班
【央视AI盛典】薛澜、郑庆华共论人工智能治理的挑战与破局之道
下一个爆款在哪儿?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精选报告】机器人专题一: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附PDF下载)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全球市场预测2025-2030| 区势·AI
要闻 |《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