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纸业公司,这家在全球纸制品行业举足轻重的巨头,近日宣布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战略性举措,震动了整个市场。这些决策不仅包括大规模的工厂关闭和裁员,还涉及资产出售和核心业务的重大投资,旨在应对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挑战,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度重塑。这些看似激进的行动背后,实则是一场以“80/20”原则为指导的、有计划的、精细化的业务转型。
国际纸业公司于周四宣布,将关闭位于佐治亚州的四家工厂,此举将影响约1100名员工,其中包括小时工和领薪员工。这四家工厂分别是位于赖斯伯勒和萨凡纳的两家箱板纸厂、位于萨凡纳的一家纸箱厂以及赖斯伯勒的一家木材厂。
具体关闭计划如下:
萨凡纳工厂: 萨凡纳箱板纸厂和纸箱厂将从10月20日起分阶段关闭,届时将分别裁员691人和101人。根据周四提交的证券文件,该箱板纸厂的关闭将减少约100万吨的年产能。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萨凡纳工厂已有超过85年的历史,国际纸业于1999年收购了它。
赖斯伯勒工厂: 赖斯伯勒箱板纸厂将于9月12日前分阶段关闭,裁员约300人,这将使国际纸业的年产能减少43万吨。赖斯伯勒造纸厂于1968年开始生产,在今年1月被国际纸业收购。
总计裁员: 算上佐治亚州的新工厂关闭,自2024年10月以来,国际纸业已宣布裁员总数约为3600人。
国际纸业表示,将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遣散费和再就业援助。公司执行副总裁汤姆·哈米克表示:“我们理解这些决定对我们的员工、他们的亲人以及周边社区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国际纸业近期的其他关闭举措还包括:
7月份宣布关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布埃纳帕克的1家容器工厂,影响71名员工。
6月份宣布关闭位于3个州的工厂,影响134名员工,其中包括彻底退出模塑纤维市场。
5月份宣布关闭位于德克萨斯州爱丁堡的1家纸箱厂和1家纸板厂,影响137名员工。
5月份宣布关闭位于英国的5家纸箱厂,影响300名员工。
2月份宣布关闭位于4家工厂的674名员工,其中包括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坎普蒂的红河箱板纸厂。
在关闭部分工厂的同时,国际纸业也正在进行产能布局的调整。公司宣布将投入2.5亿美元,对其位于阿拉巴马州塞尔玛的里弗代尔工厂进行改造,将16号纸机从生产双胶纸张转为生产箱板纸。此项改造预计将于2026年第三季度完成,但并未公布具体将增加多少箱板纸产能。
尽管有此项投资,但国际纸业也坦承,新增加的产能无法弥补因关闭佐治亚州两家箱板纸厂而造成的损失。公司预计,经过此次调整,其箱板纸年产能将净减少约100万吨。
国际纸业将此轮关厂行动归因于其“80/20”优化方案。该方案由首席执行官安迪·西尔弗内尔于2024年7月宣布,其核心思想是帕累托原则,即80%的业务结果源于20%的努力。通过聚焦于高回报业务,公司旨在大幅削减成本并实现转型。
西尔弗内尔表示,公司通过这一战略,在两年内已从一个“表现不佳的资产组合转变为表现良好并赢回市场份额的资产组合”。他还指出,公司正通过一项资本重新部署战略来解决北美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存在的工厂可靠性问题。
国际纸业此次减产并非孤例。根据信托证券高级分析师迈克尔·罗克斯兰的计算,加上此次减产,截至2025年,北美箱板纸生产商已集体宣布关闭工厂,导致总产能减少390万吨,约占北美总产能的9.5%。分析师普遍认为,行业内的产能削减有助于重新平衡多年来一直面临区域和全球供应过剩的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箱板纸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

此外,国际纸业在同一天还宣布了一项重要业务出售计划: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全球纤维素纤维业务。这一出售计划已公开讨论至少一年,旨在进一步精简业务,聚焦核心。
国际纸业的这一系列行动,看似是简单的工厂关闭与业务调整,实则透露出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剧变时的战略性收缩与再聚焦。这不仅仅是成本削减的权宜之计,更是一场以“80/20”原则为指导的核心业务重塑。
剥离非核心,聚焦高价值赛道。公司将全球纤维素纤维业务以15亿美元出售,并彻底退出模塑纤维市场,这清晰表明其正主动剥离非核心、低增长或低利润的业务。通过此举,国际纸业能够将资金和管理资源集中投向其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北美包装解决方案业务。同时,对里弗代尔工厂2.5亿美元的改造投资,也印证了其在保留优势产能的同时,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决心。
主动减产,重塑供需平衡。国际纸业此次净减产约100万吨箱板纸,是其主动承担的行业责任,也是其以退为进的市场策略。在过去几年,箱板纸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导致价格承压、利润下滑。国际纸业通过关闭效率低下或地理位置不佳的工厂,减少整体产能,有助于加速市场的供需再平衡。这不仅能提升自身剩余资产的盈利能力,也有助于稳定行业价格,为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内部优化,提升运营效率。“80/20”原则的实施,意味着国际纸业正在对其庞大的资产组合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精准切除。通过识别并剔除那20%贡献了大部分问题的低效资产,公司能够将资源集中于那20%创造了80%价值的高效资产。这种战略转型不仅能削减成本,更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运营可靠性和资产回报率,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综上所述,国际纸业的这些决策,是其在宏观经济下行、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深刻自我变革。通过“瘦身”(关厂裁员、出售业务)和“强体”(投资改造、聚焦核心),公司正试图摆脱过去低效扩张的模式,转而追求更高质量的增长。这不仅是对其管理团队智慧的考验,也为整个造纸行业如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