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链接 关注我们
8月23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成功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国算力产业已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 EB,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
01
十大省区市算力分平台接入
实现“全国一盘棋”协同调度
大会期间,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同时,《2025综合算力指数》《2025算力发展报告》《2025存力发展报告》《2025运力发展报告》《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等重磅研究报告在会上发布。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
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中国算力平台构建了算力调度“一张网”,可以对算力设施和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动态监测,精准掌握各地算力发展情况。
02
智能算力增长超40%
AI驱动算力需求迅猛增长
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智能算力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截至2025年6月底,算力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并进。一方面,随着智算规模的显著提升,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的特征。
存储规模与性能结构性突破。近年来,中国数据存储总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存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存力规模超过1680EB,相比于2023年增长约40%,存力规模持续扩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对数据存储需求的释放,有力推动了存储需求的增加。
运力基建与调度机制双轨演进。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支撑算力优势明显,骨干网络架构和性能不断优化。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集群到周边主要城市传输时延不超过5ms,区域内算力节点间时延达1ms。
模型技术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近年来,中国大模型生态逐渐完善,技术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03
区域算力协调发展
山西模式成亮点
本次大会举办地山西,已成为算力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动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算力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目前,山西已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32EFLOPS。
培育了一批服务器制造企业和数字服务企业,建设大同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形成了“算力设备制造—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服务和融合应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结语
全国算力一张网的格局正在形成,东部需求与西部资源高效匹配,中文大模型训练任务将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上高效运行,智能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章来源:中国算力大会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精选阅读
▶▶▶


关注我们
微信号|拓墣产业研究院
拓墣网站|topology.com.cn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