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低空飞滴” 精准将热乎外卖送到你手中,当 “空中巴士” 载着你俯瞰邕江两岸的璀璨夜景 —— 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如今正悄然走进南宁人的生活。作为广西首府,南宁正全力拥抱低空经济这一 “万亿级” 新赛道,试图将 “低” 空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日前,南宁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一场围绕 “做大做强低空经济” 的头脑风暴热烈展开。委员们与代表们齐聚一堂,为南宁低空经济的未来建言献策,共同绘制这座城市 “向空而生” 的发展蓝图。
初见成效:南宁低空经济 “生态圈” 雏形已现
早在今年 4 月,南宁市政协就组建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区内外创新高地与产业一线,摸清了南宁低空经济的 “家底”。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勾勒出了产业发展的 “实况图”,亮点十足:
- 产业集聚初显
28 家低空制造企业、112 家关联企业扎根南宁,其中整机制造企业研制的无人机产品型号,更是占据了全区 76.5% 的份额,一条从研发到生产的产业 “生态圈” 正在成型。
- 基建场景双驱动
11 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7 个飞行营地、10 余处无人机智能基站,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基础设施 “支撑网”;与此同时,16 个示范应用场景重点打造,让低空经济从 “概念” 走向 “落地”。
- 区域协同多点开花
青秀区集聚 26 家相关企业,测试物流航线 20 条;良庆区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揭牌运营;20 余所高校、培训学校开设定向专业,为产业输送人才;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宁本土企业的销售、培训业务已辐射东盟,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直面挑战:通往 “万亿蓝海” 的 3 大 “拦路虎”
尽管起步势头良好,但调研组也清醒地看到,南宁低空经济通往 “万亿蓝海” 的航程,并非一帆风顺,仍有几道 “拦路虎” 亟待突破:
- 产业 “串珠未成链”
本地企业多集中在组装环节,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缺乏能带动全产业链的 “链主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 应用场景 “一枝独秀”
目前的应用场景多依赖政府投入,消费类需求(如低空旅游、空中物流)内驱力不足,公共服务类场景(如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的统筹发展也不够紧密。
- 生态体系 “羽翼未丰”
低空飞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行业专业人才储备短缺,从技术研发到安全监管的全链条保障支撑,还需进一步强化。
破局之道:委员们献出这些 “金点子”
如何让南宁低空经济 “飞得更高、更稳”?在协商会上,委员们直面问题,畅所欲言,贡献了一系列务实又有创意的 “金点子”。
1. 差异化布局:让每个城区都有 “专属赛道”
“避免同质化竞争,差异化才是破局关键!” 市政协委员郭敬锋的建议,引发了现场共鸣。他提出,青秀区可重点建设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兴宁区打造无人机综合应用测试场,西乡塘区聚焦人才培养基地,江南区则承担产业制造功能 —— 让每个城区都能发挥优势,形成 “各展所长、协同发展” 的格局。
2. 机制创新:给产业 “松绑”,让市场 “活起来”
市政协委员王伟任带来了 “机制创新” 的务实 “锦囊”:一方面,发布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放清单”,优先开放城市治理、生态监测等领域作为 “试验田”,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另一方面,推动政府率先 “尝鲜”,用低空技术 + 人工智能替代传统人力,既实现降本增效,又能培育市场需求。此外,还需简化飞行审批流程,让产业 “飞得顺畅、管得高效”。
3. 特色场景:把南宁的 “美” 装进 “低空视角”
“南宁的邕江,就是一条天然的‘空中高速’!” 市政协委员邓静敏的建议充满诗意。她提出,要结合南宁的资源禀赋,开发特色低空场景:打造 “邕江夜游”“青秀山 eVTOL 观光” 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俯瞰绿城美景;推出 “低空赏花”“空中婚礼” 等新业态,让低空经济融入 “人间烟火”,成为南宁文旅的新 IP。
4. 基建 + 数据:筑牢 “飞天” 的 “地基”
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的 “生命线”。目前,南宁交通投资集团已投入约 2000 万元,打造市级低空综合管理平台与低空服务中心 1.0 版,即将试运行 —— 未来,南宁的低空飞行器将实现 “看得见、管得住”。委员们还呼吁,要加快明确该平台为 “市级指定低空监管平台”,由市数据局统筹推进 “低空数据中心项目”,破除数据壁垒,促进共享共用。
5. 补链强链:破解 “卡脖子” 难题,注入 “源头活水”
“本地关键零部件外购依赖度超 90%,农业领域无人机渗透率不足 10%,奖励政策兑现难制约招商……” 市政协委员韦利婷直击产业痛点。她建议,要靶向引入头部企业,补齐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强化创新链;通过举办全国性低空经济赛事,提升南宁的产业影响力;同时优化资金支持模式,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注入 “源头活水”。
6. 未来蓝图:构建 “天网 + 地网 + 智网” 立体体系
面向未来,市政协委员罗婷婷现场铺展了一幅宏大的立体蓝图:融合 5G 与北斗技术,织密能抗热带气候干扰的空域感知导航 “天网”;构建 “主干机场 + 支线起降点 + 垂直起降点” 的便捷 “地网”;依托中国 — 东盟信息港,打造智慧管理 “智网” 平台,最终实现 “一图览全域、一网管全空” 的目标。
向空而生:让低空经济 “落进人间烟火”
“低空经济不是飘在天上的概念,它最终要落在人间烟火里。” 南宁市政协主席杨维超的这句话,道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未来,南宁政协还将围绕低空制造业发展、关键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研发、“人工智能 + 低空经济” 融合、东盟市场拓展等方向,持续深入调研,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从 “空中外卖” 到 “低空观光”,从物流配送再到应急救援,南宁的低空经济正从 “萌芽” 走向 “成长”。或许用不了多久,当你漫步在邕江边,抬头就能看到 eVTOL 载着游客掠过江面;当你在山区急需药品,无人机能快速将物资送到手中 —— 这座城市,正用 “向空而生” 的勇气,叩开低空经济 “万亿蓝海” 的大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