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C(System-on-Chip)设计中,时钟设计是核心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功耗、可靠性和可测试性。一个稳健的SoC时钟架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核心目标。功能正确性: 确保所有模块在正确的时钟沿工作,满足时序约束。高性能: 提供满足关键路径需求的时钟频率,最小化时钟延迟和抖动。低功耗: 通过精细的时钟门控和动态频率调整显著降低动态功耗(时钟网络功耗占比可达30%-40%)。高可靠性: 管理时钟域交叉(CDC),防止亚稳态;确保时钟质量(低抖动、低偏斜);提供容错机制(如时钟监控、冗余)。灵活性/可配置性: 支持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多种工作模式、时钟切换。可测试性: 支持ATPG扫描测试、内建自测试(BIST)、时钟控制测试。 物理可实现性: 考虑布局布线(P&R)的约束,保证时钟树能满足时序、功耗和物理设计规则。
关键设计方法。识别时钟域: 明确SoC中所有独立的时钟源及其衍生时钟(分频、倍频、门控后)所驱动的逻辑区域。每个独立时钟源及其有效衍生时钟定义一个时钟域。最小化时钟域数量: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时钟域数量,简化CDC设计和时序收敛。合理划分: 根据功能模块、性能需求、功耗域进行划分。高速核心、低速外设、模拟接口、待机逻辑等通常属于不同域。片上振荡器: 用于低频、低精度需求(如待机时钟)。外部晶振+PLL: 主流方案。PLL提供高精度、低抖动的主时钟,并可进行倍频、分频、相位调整。DLL: 用于消除时钟路径延迟,在高性能接口中常见。时钟分配网络: 使用平衡的H-Tree或Mesh结构将时钟从源(PLL输出)分配到各个时钟域入口(Clock Gating Cells或Local Buffers)。目标是低偏斜、低延迟、低功耗。全局时钟树: 由专用低偏移时钟缓冲器和布线资源构成,服务主要高速域。局部时钟树: 在模块内部或子区域内,由标准单元缓冲器构建,优化局部偏斜和功耗。
时钟门控。层级化门控: 在不同层级插入门控单元。模块级: 关闭整个未工作模块的时钟。子模块/功能单元级: 关闭更细粒度逻辑的时钟。寄存器级: 最细粒度,基于寄存器的使能信号门控(通常由综合工具自动插入)。门控策略: 基于功能状态、数据有效性、低功耗模式要求插入门控。门控单元选择: 使用低功耗、集成锁存器的ICG单元,避免毛刺。
动态电压频率调整。集成多个PLL/DLL: 为不同性能需求的域提供独立可调的时钟源。时钟切换逻辑: 设计安全、无毛刺的时钟切换电路(使用MUX和同步器),支持运行时频率切换(DFS)。电压调节配合: 频率切换通常伴随电压调节(由PMIC或片上LDO实现),确保在目标频率下工作电压满足时序要求。
时钟域交叉管理。 同步器: 在异步CDC路径上必须插入同步器(通常两级或多级触发器)。选择正确的同步器类型(标准双触发器、握手同步器、FIFO异步、脉冲同步器等)。 CDC验证: 使用专门的CDC验证工具(如JasperGold、VC SpyGlass CDC)进行彻底检查,确保所有异步路径都被正确同步,避免亚稳态传播和数据丢失/损坏。这是功能正确性的关键保障。数据一致性: 对于多比特总线CDC,需采用格雷码、握手+FIFO或Mutex等技术保证数据一致性。
低抖动设计。PLL设计优化: 选择低噪声PLL架构,优化环路滤波器和VCO。 电源完整性: 为PLL、时钟缓冲器提供干净、稳定的电源(使用LDO、去耦电容、电源隔离)。串扰控制: 在布线时避免时钟线与高翻转率信号线平行长距离走线,使用Shielding。时钟缓冲器选择: 使用低噪声、高PSRR的时钟缓冲器。
可测试性设计。扫描测试时钟: 将功能时钟复用或设计专用路径用于扫描移位和捕获模式。通常需要scan_enable信号控制时钟MUX。ATE时钟访问: 确保关键时钟(PLL输出、测试时钟)能被ATE控制和观测。时钟控制逻辑测试: 确保时钟门控、多路复用器、分频器等控制逻辑本身可测。BIST时钟: 为内存BIST、逻辑BIST等提供所需的测试时钟。
冗余与容错。关键时钟冗余: 对极其重要的时钟域(如系统参考时钟)可采用冗余PLL或时钟路径。时钟监控: 集成电路监测时钟频率、是否存在(Clock Presence)、是否锁定(PLL Lock),触发错误处理或安全状态机。看门狗定时器: 利用独立时钟源监控系统主时钟是否正常运行。
设计流程建议。 架构规划: 定义所有时钟需求(频率、关系、门控策略、DVFS方案、测试需求)。RTL设计: 明确定义时钟域,正确实现时钟门控、分频、切换、CDC同步逻辑。功能仿真: 验证时钟控制逻辑和CDC逻辑的功能正确性。 CDC验证: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彻底的CDC规则检查和验证。综合: 插入层次化时钟门控,定义时钟约束。DFT插入与验证: 集成测试时钟结构并验证。物理实现。布局: 合理放置时钟源(PLL)、时钟缓冲器、宏模块,考虑时钟走线。时钟树综合: 构建优化的时钟树。 布线: 优先布时钟线,优化拓扑,控制串扰。 时序/功耗/噪声签核: 在多种条件下进行严格分析。后仿与ECO: 必要时进行带延迟的后仿真,执行工程变更。
文章来源于志芯,作者
TI 最新架构DSP+MCU (原厂免费培训)
(线下实操)
德州仪器在深圳(8 月 28 日)、北京(9 月 11日)
TI 专家手把手指导您使用 C2000™ 系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