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o Insight》是CyberRoboPro会员服务之一。周/月人形机器人产业行业洞察研究通讯,包括产品与市场洞察、深度解读以及最新研究等,模块内容会不断调优,给到Pro会员订阅读者不一样的启发、指南。
本期是第53期。
成为CyberRobo Pro会员解锁更多
✨本期看点:
1. AI降本增效的万亿美元级机遇
摩根士丹利预计,AI 每年可为标普500公司节省近 1 万亿美元成本,相当于 2026 年预计税前利润的 28%,潜在市值增量可达 13~16 万亿美元。AI 已成为企业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代理 AI + 具身 AI 的双线并进
代理 AI 改造知识密集型岗位(如财务、法务、客服),具身 AI 则直接渗透到物流、仓储、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AI 触达范围预计覆盖 90% 的岗位。
3. 英伟达: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通过 Jetson Thor 芯片、GR00T 大模型、Cosmos 世界模型等全栈方案,英伟达为人形机器人厂商提供大脑+算力+训练场,成为整个生态的卖铲人,甚至比本体厂商更像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玩家。
.....
本期CyberRobo MVP
ALLEX-WIRobotics
高灵活柔性的类人操作水准,ALLEX要做很多老师傅的工作
CyberRobo MVP:那些影响力潜力的人形机器人
🌠趋势与叙事:英伟达才是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与摩根士丹利报告称,AI有望为标普500公司每年减少近 1 万亿美元,主要是因为代理人和机器人取代了人类的工作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一份重磅研究报告,将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价值推向了新的高度。
主要提到了代理AI和具身AI(包括人形机器人)
报告显示,随着 AI 技术在美国企业加速落地,标普500成分股公司每年有望实现约9200亿美元的净成本节省,相当于2026年预计税前利润的28%。若以当前估值倍数推算,这部分节省可能为市场带来13万亿至16万亿美元的市值增量,几乎占到当今美股总市值的四分之一。
这场潜在的效率革命来自两个主要方向。一方面,AI 将通过减少人力支出和自然减员效应逐步改写成本结构。企业在面对岗位流失时,可能不再进行等额补充,而是利用 AI 系统接管原本由人工承担的流程。另一方面,AI 在知识密集型却高度重复的任务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比如财务审计、法务合规、客服脚本与数据处理等领域。由此产生的降本效应,使企业不仅能节省薪酬开支,还能提升整体生产率。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指出,AI 节省的规模相当于标普500公司薪酬总额的41%,预计90%的岗位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被 AI 技术触碰。但这种触碰并不等同于大规模裁员。
代理型 AI(Agentic AI)主要通过重组和增强现有任务来提升效率,而非直接取代岗位;
具身 AI(Embodied AI),即人形机器人,则在物流、仓储和实体零售等劳动密集型场景中构成更直接的替代威胁。
不同产业的受冲击程度差异显著。哪些行业被替代性风险最高?
消费必需品分销和零售、房地产管理、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效率提升空间最大,AI 驱动的潜在收益甚至超过这些行业2026年的预期盈利。医疗设备与服务、汽车和专业服务行业同样处在即将被改写的边缘。相比之下,半导体、硬件等本身劳动力占比低的行业,其 AI 应用潜力相对有限。
换句话说,流程复杂、人力依赖度高的领域,将成为 AI 率先释放红利的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AI 的应用不仅是替代,更伴随新角色的诞生。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重塑,从首席 AI 官到 AI 风险管理和合规专家,新兴岗位会像当年互联网催生的 IT 工程师和数字营销人才一样迅速涌现。这种“破坏与创造”并存的格局,意味着未来职场将经历深刻再造。
尽管前面提到的数字令人震撼,摩根士丹利团队仍提醒投资者保持冷静。全面渗透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企业短期更可能依靠自然减员和流程优化,而非立即推行大规模裁员。
特别是在客户导向型行业,前台岗位依旧难以被机器完全替代。长期来看,AI(包括机器人)已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真实可量化的盈利引擎。其成本节省潜力之大,足以在未来五到十年成为推动美国企业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来看看英伟达的物理AI野望,黄仁勋正在为其物理AI曲线投掷旗杆和布局,以及兑现。
英伟达继续复刻ChatGPT爆发以来的AI算力卖铲人的模式,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厂商的大脑提供超级计算机能力:Jetson Thor,包括集成GR00T模型、训练场等一整套平台方案。
基本美国的几大人形机器人公司,Agility、Apptronik、Figure、以及国内的优必选、傅利叶、银河通用、宇树等厂商都在用。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部署了超过100万个机器人矩阵的亚马逊也将用Jetson Thor。有了Jetson Tho的支持,给每个厂商规模化应用人形机器人的底气。因为可本地嵌入在本体,不要在依靠云端,保障低延迟高效运转。对物流、生产、医院等场景应用是决定性要素。
英伟达也将在人形机器人ChatGPT时刻到来之前,布好了整个基础设施和人形机器人或物理AI的顶层设计,既有GR00T N1通用模型(机器人大脑),又有训练机器人大脑智能水平的Cosmos世界模型,包括训练场等,在此之下,AI芯片....表面来看,英伟达是卖基础设施与工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但严格来说,他们是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与他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厂商的本体,是其整个系统 的末端执行器...
当然,英伟达在提供以上人形机器人设施服务之外,他还与富士康、达明机器人等公司合作推出人形机器人。一边卖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平台服务;又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以合作开发的形式,打造有英伟达基因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全文11135字,接下来,成为CyberRoboPro会员,继续阅读趋势与叙事部分,产品与市场洞察机遇,7个启发建议
🤖产品与市场洞察
01.餐饮行业正处在「自动化窗口期」,人形机器人成为其中一块拼图
02.达明机器人推出了 TM Xplore 1,解读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推出人形机器人
03.智元机器人的新品和商业化火力全开,但避免走智元的叙事
04.亚马逊亲自下场做人形机器人了
05.灵巧手不能单独拿出来讲
06.几个人形机器人更新和新品
更多阅读👉立即订阅
📖全球人形机器人wiki已更新(您的产业助手)
-325+全球人形机器人
-265+全球人形机器人零部件
-195+人形机器人产业融资录
更多阅读👉立即订阅
2050年的一天早晨

全文11135字
成为CyberRobPro会员阅读全文
接下来Pro会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