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正加速“上车”

AI研究所 2025-08-28 20:58

特斯拉,终于用上了中国大模型。


就在上周,特斯拉宣布,其2025款中国本地化Mode Y车型将接入豆包和DeepSeek模型。这一动作被广泛解读为,面对中国本土智能化浪潮,特斯拉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短板”急需补课。


一直以来,特斯拉的FSD智能驾驶是行业标杆,但在智能座舱体验却常被用户吐槽:语音助手像“人工智障”、响应慢、听不懂人话;车机应用少、生态封闭;手机车机互联体验差......这些“痛点”,恰恰是国内车企发力的主战场。


资讯配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564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AI大模型对人车交互的深度重构,从触控交互、语音交互到智能交互的转变。


这场围绕“智能座舱”的AI大模型竞赛,谁更胜一筹?



01

车企突围的两条路径


当车企纷纷奔向网联化与智能化之路,背后技术路径却悄然分化。一方面,小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倾向于自主研发AI大模型,逐步构建自有车型座舱大模型的数据和产业链闭环;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则选择与头部科技厂商强强联合,同样在智能体验上玩得风生水起,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新势力自研,构建“人车家全生态”


让车成为家的延伸。这条路上,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可以算得上是行业典范。


小米基于澎湃OS打造以人为中心的「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其中控、仪表、HUD、后排屏等前后排多屏联动,为用户带来沉浸式智能座舱体验、全面的生态共享能力、专属的车辆拓展设备和先进的个性化移动智能空间,实现了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无缝连接与实时协同。


车载小爱同学也继承小米集团能力,实现了超行业的语音交互功能。而小米自研端侧大模型不仅能实现文生图,更可融合车的位置、方向、视觉等信息,像人一样理解真实世界。  


用户在车内,可轻松控制家中智能家电,提前开启空调、灯光,营造温馨舒适的居家氛围;下车回家,汽车状态信息能同步至手机,实现跨设备的信息流转。


资讯配图

图/小米智能座舱,图源小米商城


这种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智能生态,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用户粘性和增长。2025年Q2,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小米汽车新车交付81302台,截至7月累计交付超30万台,生态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此外,理想Mind GPT、蔚来NOMI GPT等车载大模型表现同样亮眼,精准捕捉用户的意图与需求,提供自然、拟人、流畅且逻辑清晰的回答与建议,提升了驾驶者和乘客的便捷性与智能体验。



传统车企强强联合,借势提升智能体验


对传统车企而言,与头部科技厂商合作,是用最短时间补齐AI短板的最优解。


这其中,奇瑞是个很好的范例。


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直言:“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奇瑞会像20年前投入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把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并且奇瑞已经有了一系列布局。”


这份“不客气”的底气,既来自技术储备,也来自市场成绩。奇瑞集团2024年全年销售达260万辆,同比增长38.4%,远超年初目标;年出口汽车114万辆,同比增长21.4%,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资讯配图

图/奇瑞汽车销量,图源奇瑞汽车


在走向智能化的道路上,奇瑞与科大讯飞的“双向奔赴”,堪称中国科技企业与汽车工业合作的标杆案例。早在2003年,奇瑞首台自主发动机与科大讯飞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同步崛起,合作的种子在芜湖萌芽。2023年,奇瑞集团联合科大讯飞,推出了“LION AI”大模型平台,星途星纪元ES车型首次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语音交互效率跃升;2024年,双方进一步以“智能化+全球化”为战略支点,加速星火大模型上车与多语种出海进程,解决多语种交互难题。


资讯配图

图/奇瑞星途星纪元ET,图源科大讯飞


合作效果如何?以奇瑞星纪元ET为例:


依托大模型能力,语音指令可操控座舱内90%的功能,近乎达成「所见即可声控」的状态。用户能够以口语化、多样化的表述向汽车下达复杂指令, 无论是调整车内设备参数, 还是查询各类信息, 都能得到精准且迅速的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使驾驶者能够将更多注意力聚焦于路况,有效降低因操作分心而引发事故的潜在风险。


就在上个月,奇瑞风云A9L全球上市,以智能音效与全场景AI交互,实现“真C级智能”体验。背后就深度融合讯飞星火大模型及其智能交互技术,支持毫秒级对话响应,用户可连续输出40个指令,且可实现“可见即可说”。



02

科技巨头竞逐汽车AI,讯飞“朋友圈”扩张


在这场汽车AI竞赛中,科大讯飞无疑是“技术输出型”领跑者之一。


在汽车大模型领域的布局,科大讯飞不仅是单点突破,更是体系化落地。其发布的汽车端侧大模型,相比云端大模型,端侧1.3B大模型效果损失≤1%,端侧首响40ms,端云融合交互低至1.3s。


资讯配图

图/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图源讯飞开放平台


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科大讯飞搭建了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可构建丰富多样的智能体应用,如用车助手、AI向导、万事畅聊、影视达人、无麦K歌等,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服务。此外,科大讯飞还提供智能音效解决方案,并通过高阶AI算法为座舱带来媲美百万豪车的听觉盛宴与更丰富的玩法。


资讯配图

图/星火智能体平台,图源科大讯飞


目前,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朋友圈”已覆盖奇瑞、广汽、长城、长安、大众、江淮、一汽、日产等主流车企,16款量产车型已搭载该大模型,另有多款车型已进入密集量产阶段。


当然,赛道不止讯飞一家。


华为则依托盘古大模型,打造“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新发布的 MoLA(Mixture of Large Model Agent)混合大模型Agent架构,将多模态感知、通用大模型、垂域智能体,以及鸿蒙生态API、控车API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起从用户意图理解到车辆硬件执行的智能化完整链路。MoLA 纵向打通了应用、车机和硬件,横向提供了出行、音乐、影视、主题空间的全场景体验,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资讯配图

图/鸿蒙座舱,图源华为官网


百度依托文心一言大模型,推出“百度智能座舱”,支持以SDK、APK等多种方式灵活接入车企生态;阿里则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打通支付宝、高德地图等生态,实现“车载支付停车费”“语音预订餐厅并同步至手机”等场景。


这些技术的落地,正在重塑汽车智能的定义。


人车交互不再是冷冰冰的指令执行,而是逐渐具备“情感陪伴”属性;智能驾驶逻辑也从分模块优化的机械思维,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的“全局大脑”跃迁。


无论是小米深耕“人车家生态”,还是奇瑞等车企借助外部大模型快速补能,亦或是科技巨头争相布局汽车AI引擎,都指向一个结论,未来的智能汽车,无论操作系统是自研还是集成,AI能力都将是隐藏菜单里的必选项。


特斯拉的“服软”只是一个小插曲,它更像一个信号。全球车企或已意识到,智能座舱的竞争核心,已从拼硬件配置转向拼AI交互体验。而这场由AI大模型驱动的汽车智能化竞赛,没有“唯一主导者”,最终胜出的,一定是能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将技术落地到具体场景的玩家。


从目前来看,这场竞赛才刚刚进入高潮,更多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还在后面。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报告】AI专题三:2025年AI营销新范式应用指南(附PDF下载)
ChatGPT后遗症来了!人类日常聊天越来越AI化
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三问”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是AI芯片觉醒还是资本狂欢?
国产AI芯片龙头回应一切!
百度沈抖:智能经济时代,呼唤智能优先的AI云
Anthropic 正式将旗下 AI Claude 集成至谷歌浏览器
AI云的大考来了:企业要的不再是参数,而是盈利 | 甲子光年
挖人、重组、解散、暂停,Meta的AI部门正在大洗牌!
腾讯开源视频音效生成模型!从海浪到引擎轰鸣,电影级音效AI一键生成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