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落幕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让具身智能以一种更加鲜活的方式走入公众视野。数百台机器人在赛场上奔跑、翻越障碍、协同作战,把速度、灵活与稳定这些可度量的指标展现给观众。而赛场之外,另一场更加务实,也更贴近商业本质的竞争,早已在四足机器人这个赛道上悄然成形,在机器人运动会上斩获四金的宇树科技便是其中的代表厂商。

图源:宇树科技公众号
2024年可以称为中美机器狗之战的变局之年。数据显示,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的年销量已突破2.37万台,而波士顿动力Spot仅为2000台。这一悬殊差距,不只是市场份额的变化,更揭示了一场由体系效率和底层支撑驱动的产业革命,“性价比”只是其中最表层的答案。
在AI算法和机器人技术领域,中美都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你追我赶,势均力敌。但在四足机器人这一前沿赛道上,宇树的赶超并非偶然,它是软硬件双线发力、协同进化的结果。尤其是在“存储”这样的底层基础设施上——它们决定了AI算法的发挥空间、感知系统的数据流转效率,最终也决定了一台机器狗的智能上限与系统响应速度。
而这场变革的底层驱动力,正是中国极具弹性与规模优势的本土供应链体系。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所面向的是更加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需要更高的感知维度、数据吞吐与反馈灵敏度,才能支撑其“感知-计算-控制”闭环的完整落地。在“机器人量产”元年这个口号声势正旺之时,我们希望穿透泡沫,关注这场围绕具身智能的“群架”之中,何者出其不意、抢先布局,占得先机。


“泛工业新物种”四足机器人
激发存储新挑战

作为具身智能最直接的载体之一,四足机器人正处在产业加速裂变的临界点。一方面,波士顿动力、宇树科技等头部玩家在技术突破与资本加持下竞相提速;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厂商正在快速构建起从核心硬件到关键算法的“全自研”体系,以期在下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在谈及产业玩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他们竞争的到底在于何处。
实际上,四足机器人之所以在近两年实现从“秀肌肉”到“上工地”的跃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现实工业场景中具备极高的实用价值。它既可以胜任人难以进入的危险环境,又能以轻量化部署在电力巡检、仓储物流、矿区探测等传统行业中实现自动化升级。四足机器人的“泛工业化”趋势,背后是其数据感知能力、边缘决策效率与智能协同能力的完美结合。

宇树四足机器人助力电力巡检
(图源:宇树科技公众号视频截图)
而数据处理能力则是决定其智能程度的关键因素。一台机器狗在运行过程中要持续处理来自摄像头、激光雷达、IMU导航、路径规划以及AI模型推理的多模态数据,单日本地数据生成量就可能高达数百GB。这些数据需要被稳定、高效地写入、存储并实时调取,以支撑自主导航、障碍规避、姿态调整与远程协同等任务。
而承担这一切压力的,正是嵌入其中的本地存储系统。在具身智能架构中,存储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容器,而是贯穿采集、决策、控制全过程的“神经节点”。它要同时满足高容量、高带宽、低延迟的传输要求,又须具备抗震、防尘、低功耗与高耐久等工规级特性。尤其在机器人面临长时间运行、高频任务切换、多源数据同步的场景下,存储设备必须像人脑的记忆系统一样具备结构化处理能力与动态响应机制,这不仅决定了机器的实时性,也直接影响其学习、推理与协同的整体效能。
换句话说,哪怕AI算法再先进、机械机构再灵活,如果没有匹配的存储系统为数据流提供可靠支持,机器狗也无法真正落地复杂场景。正因如此,四足机器人对“智能+工业级存储”的协同需求,正在倒逼产业链重新评估底层能力的边界与未来方向。而这,也正是以佰维为代表的中国存储企业切入具身智能产业链,实现价值重塑的关键突破口。


量产拐点下的
供应链“抱团”突围

而在业界讨论度极高的“智能机器人量产”,从四足机器人开始切入或许更为恰当,该行业的成本收缩产生的规模化效果已经显现,这自然离不开我们接下来要谈的供应链“团战”。
四足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动力系统和负载能力方面相对成熟,更容易实现量产落地,从B端到C端的市场需求也正在快速释放。企业客户更关注机器人的精度、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而消费者则聚焦于价格和功能的性价比。在这条赛道上,宇树科技的机器狗Go2将价格压缩至1万元以下,并计划继续降至三四千元,背后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研发迭代能力,更是整个中国制造体系“抱团作战”的结果。
这场“技术群架”式的突围战中,中国供应链的完整性成为压舱石。从高精度传感器、伺服系统到AI算法平台,国内已有一批企业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配套生态。在宇树Go2智能机器狗的拆解报告中,我们看到多颗关键芯片均来自本土厂商,其中佰维提供了LPDDR4X+eMMC存储芯片。

宇树Go2智能机器狗内存芯片来自佰维
(图源:充电头网)
为什么佰维的存储产品在其中担当重任,这可以从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的一段访谈中得到答案,他曾表示,降低成本需要对整个生产链路、生产工艺,包括整个设计足够理解,而并非广泛认为的靠大规模量产。可以知道,“懂行业”是佰维突出重围的原因。
佰维在工业级存储领域构建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大而全,佰维存储以多年积累的解决方案研发能力,沉淀了Win-Sentinel智能电源防护系统、Win-Thermal梯度温控技术、Win-Assembly全环境抗蚀架构、Win-Protection端到端数据保障体系、Win-DuraCore超长耐久智能算法等丰富核心技术,并以此构建了完善的工业存储产品矩阵,涵盖嵌入式存储、SSD、内存模组、存储卡等。其次是专而精,公司通过整合从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封装、测试、制造的全链条能力,可为工业机器人在内的多个工业级应用场景,提供最适配的存储方案。

具体而言,佰维凭借主控芯片设计、固件算法优化与终端系统/产品深度适配的能力,精准满足对产品高可靠性、超长生命周期以及数据安全性的严苛要求。比如,通过PLP掉电保护机制、LDPC/ECC数据纠错、宽温运行能力等固件算法技术,确保了机器人在遭遇电压不稳/意外掉电、极端温度等恶劣环境中的运行稳定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保障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实现自主感知、决策与交互。在制造与供应链层面,佰维依托自有的本地化封装与测试产线,实现对产品性能、制造良率、长期可靠性及交付周期的自主可控。这种研发封测一体化的能力,赋予了公司强大的定制化服务能力,能够灵活响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换句话说,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的集体突围,不只是硬件制造能力的竞争,更是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体现。以佰维为代表的一批“底层力量”,正以稳定、灵活、高性能的工业级产品,撑起这一智能化转型背后的技术底座。依托于强大的技术底座,佰维能够提供采用自研主控芯片的全国产化方案,赋能机器人厂商实现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


从“配件”到“基座”,佰维以
工规级标准赋能具身智能未来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向终端侧迁移,机器人正从传统的机械执行体进化为真正具备感知、理解、决策与执行能力的智能体。尤其是在以机器狗为代表的具身智能领域,AI不再只停留于“云端思考”,而是更多嵌入设备本体,要求其具备边缘计算、边缘协同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存储系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本质性跃迁——从过去被动承载数据的“配角”,变为支撑智能决策、保障任务闭环的“数字基础设施”。
具体到AI模型下沉的趋势中,机器狗需要在端侧持续进行图像识别、语义分析、路径规划等任务,需要强大的本地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对存储器的I/O能力、延迟控制、容量、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而佰维成功“上身”宇数机器狗,意味着公司的产品力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头部厂商的认可。
更为关键的是,在具身智能产业化路径尚处于“量产未定型”的早期阶段,佰维已开始主动响应具身智能的未来趋势。不仅停留在当前产品适配层面,更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系统设计,逐步构建起从“模块适配”到“系统协同”的能力闭环。这种长期主义的技术押注,也将成为其在AI+机器人时代持续扩大“护城河”的根本路径。在此层面,佰维不是在适配具身智能的现在,而是从存储层面参与定义具身智能的未来。相比传统存储厂商仅提供单一的标准化产品,佰维依托“存储+封测”一体化的协同优势,深度参与客户系统架构设计,从芯片架构、固件优化到先进封装全流程整合技术能力,提供真正解决客户核心痛点的综合价值——包括性能提升、功耗优化、尺寸优化、BOM管控。其中,凭借自有封测与制造能力,佰维能够快速完成设计验证与量产转化,显著缩短客户产品开发周期,加速终端上市进程。


结语
在“机器狗”奔跑的身影背后,是万亿级具身智能产业的全链重塑。从存储的角度看,它的未来从不只关乎容量、速度和成本,更关乎能否构建出一个足够稳定、安全、适配产业智能化复杂需求的系统性基础设施。国产替代的故事,也许就是从佰维这样的企业开始真正具象化的。
在具身智能规模化的前夜,佰维等基础技术企业正悄然承担起“神经元级”的关键角色:它们让数据真正流动起来,让机器具备持续感知、持续决策与持续进化的能力。这种从底层架构到实战应用的支撑,恰恰是实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闭环所不可或缺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