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同期,拓斯达宣布,将在9月12日举行的“拓斯达全球开放日2025”上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据了解,这款人形机器人将与现有机械臂产品协同,形成“专用+通用”双轨解决方案,切入千亿级泛制造业自动化市场,在红海竞争中构建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的蓝海领域。

覆盖上下游
拓斯达布局人形的战略“奇点”
作为“广东省第一家登陆创业板的机器人骨干企业”,拓斯达自成立以来便专注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坚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将业务从最早的注塑周边设备扩展至直角坐标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国内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
当前全球制造业更新迭代加快,在智能装备工艺进阶、高效灵活换产、降本增效等层面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简单重复自动化作业的需求,终端用户更加迫切希望能在复杂工艺段实现更智能的自动化生产,希望产品具备多种工艺灵活切换适配、免示教编程、快速标定调试、设备智能协同等功能。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融入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最佳载体之一,拓斯达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为响应制造业终端对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同样也是发挥自身业务群协同优势的必然之举,有望在工业制造领域实现“奇点”式的跃迁和突破。
纵观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拓斯达覆盖了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集成、下游应用场景的全链路布局。
在上游零部件领域,拓斯达旗下包括埃弗米品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注塑机等智能装备业务,可以实现对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躯干等核心部件完成定制化加工。其中,搭载自研高性能主轴及高刚性大扭矩GTRT齿轮驱动摇篮转台技术的五轴数控机床,可以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腿、小腿、关节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提供高精度切削能力。
在中游整机制造领域,拓斯达依托在工业制造场景的经验积累,以及在多关节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和视觉系统等领域技术自研自有,可提供人形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整机集成工艺,完成对机械结构、电气系统与运动单元的精准装配与性能调试,满足人形机器人的精细化操作能力和工业级作业精度需求。
拓斯达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发挥具身智能机器人“小脑”的核心作用,通过云边端架构设计和500多个开放的SDK接口,很好地链接AI大模型和机器人本体,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大模型加持下的自主决策和精细化操作能力。

多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研专家、创新企业领袖公开表示,当前具身智能发展的瓶颈在于“智能”属性——“大脑”能力,限制大脑进一步升级的则是高质量数据集的稀缺,高质量数据是训练AI神经网络、实现自主决策与复杂任务泛化的基础,直接影响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化速度。
相比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可以在互联网攫取海量的数据,工业场景数据大多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通讯接口闭塞不互通,缺少体系化、标准的数据供应。不少人形机器人企业基于成本、效率等原因,只能主要依赖模拟、合成数据,缺乏充足的真实物理世界数据进行训练。
也正是行业数据稀缺的痛点,让工业机器人企业下场做“工业人形机器人”具备了优势,有望率先打造出在专用场景中“懂工艺的人形机器人”。
拓斯达既有机器人本体厂商在硬件设备、运动控制算法的整合能力,能满足工业级作业精度要求,也具备系统集成商直接服务终端客户的解决方案落地能力,这为其强化机器人“大脑”智能决策能力与“小脑”的运动控制能力,与AI大模型头部企业联合开发“干好活、懂工艺的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拓斯达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采集、训练、迭代的数据,将其率先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工艺技能训练领域,并在真实制造业场景中快速更新,形成“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的闭环。

拓斯达已成功研发了智能机器人系列产品
在9月12日“拓斯达全球开放日”中,拓斯达将展示其轮式人形机器人如何理解人类指令、在工业场景中自主完成任务,并将在现场演示其在真实工业场景的创新应用,加快形成“真实工艺数据采集——技能反哺迭代——规模化智能应用”的工艺进阶新闭环。

除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进展之外,拓斯达在其主营业务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自2024年以来,拓斯达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据半年报披露,2025上半年,拓斯达实现了10.86亿元的营收,净利润3145万元,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2.08%,产品类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66%。
在工业机器人业务板块,拓斯达上半年营收实现1.46亿元,同比增长22.55%。在深化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等产品迭代之外,拓斯达还将垂类AI小模型、深度学习能力、模拟仿真软件集成在控制系统,突破传统码垛、上下料方案的智能瓶颈,研发出了智能机器人柔性分拣上料工作站、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并与注塑机塑料成型场景、数控机床金属加工场景形成联动。

拓斯达3大系列核心产品矩阵
拓斯达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面向3C、玩具、家电、汽车、家电、医疗、日化、包装等领域。上半年,拓斯达践行的大客户策略取得成效,在3C行业的工艺及应用优势进一步显现,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86%,自拓斯达自研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以来,累计出货量已接近10000台。
随着部分国产人形机器人企业陆续收获千万元级、亿元级订单,实现小批量出货,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数控机床的加工优势得以凸显。2025上半年,拓斯达的数控机床业务同比实现了83.74%的增长,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大约实现200台,DMU/GMU400、GMU600系列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加工领域表现强劲,在手订单趋于饱满。
拓斯达表示,今年5月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全新启动,首次实现了工业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注塑机及周边设备等智能装备产品线的集约化布局,为产能提升提供了充足保障,使工业机器人年度最大产能可达到6万台。
下半年新启用的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总投资超3.5亿元,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攻关方向,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决策算法、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
拓斯达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抢先看
拓斯达认为,从短期来看,任务相对聚焦、对泛化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业制造场景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在工业制造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之后,海量机器人的具身数据叠加算力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解锁,并向服务业、家庭、医疗康复、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更开放的场景进行延伸。
高工机器人观察到,上半年聚焦结构化场景的具身智能应用明显增多,不少企业正在搬运、质检、简易装配等限定场景或结构化场景中,运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来实现部分自动化岗位的替代。
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将从商用表演、娱乐导览等低门槛领域,逐步向汽车制造、3C电子、半导体、医疗等高壁垒、大规模商业化的市场领域落地。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6年全球具身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81.2亿元,连续两年保持100%的高速增长,预计在2030年左右突破千亿元规模。
9月12日,拓斯达将率先揭晓其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实景应用落地,首次对外展示其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并邀请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头部企业、全球科技制造巨头、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领军企业、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产学研界核心力量将齐聚现场,与近千位专业观众共同探讨:如何打通AI+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更多详情内容,可点击《拓斯达全球开放日2025,不止人形机器人》预约开放日席位。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