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眼镜竞争力5要素
来源:量子位智库
当智能手机在迭代AI技术时,
一场 “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 的革命也在悄然酝酿。
AI 眼镜正从科技尝鲜品走向大众视野,
优化设计、硬件、软件、模型、内容生态
以提升实际佩戴和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未来成为人类连接现实与虚拟的核心入口。
“替代预言”:
2049 年,眼镜重构生活

作为《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必然》的作者,凯文・凯利对科技趋势的预判向来被视为 “行业风向标”。他在近期公开观点中明确表示:

“到了 2049 年,大多数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取代。当数十亿人戴上这些智能眼镜时,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叠加 —— 我称之为‘镜像世界’,它既是现实,也叠加着现实的数字孪生。”
来源:《未来10000天的可能》
这种 “镜像世界” 并非科幻想象:出门时,导航路线直接投射在前方街道;与外籍客户沟通时,实时翻译文字同步浮现在视野。相比需要低头操作的手机,AI 眼镜的交互更贴合人体自然感知,无需刻意调整姿势,就能完成信息获取与指令传递。

“镜像世界” 场景示意图
来源:Bilibili
更关键的是,AI 眼镜具备 “生理级入口优势”:高频使用属性,远超智能手表、TWS 耳机等设备,为 “替代手机” 奠定了用户习惯基础。Al智能眼镜在功能和初期发展趋势上与TWS趋同,后续有望复刻TWS发展轨迹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35年Al智能眼镜出货量将从目前的百万级增长至近亿级。

基于TWS发展轨迹预测AI智能眼镜未来演变趋势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沙利文深度拆解:
AI 眼镜正站在爆发前夜

如果说凯文・凯利的预言是 “远方的灯塔”,那么沙利文《2025 中国 AI 智能眼镜行业白皮书》则用数据和趋势,勾勒出了这条赛道的清晰路径。结合报告核心与行业现状,提炼出三大关键结论:规模爆发在即、技术路线清晰、国产玩家崛起。
市场规模:2026 年销量破千万,2029 年全球规模超 1000 亿
沙利文预测,伴随更多厂商入局、消费者认知提升,AI 眼镜市场将呈 “几何级增长”:
现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 AI 眼镜出货约 87 万副,其中 Meta 出货约 72 万副,市场份额达到 83%,作为行业标杆产品,持续引领市场发展。
短期:2026 年全球 AI 智能眼镜销量将突破 1000 万副,较 2024 年的 152 万副增长超 5 倍;
长期: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近1500亿元,中国市场超500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超 110%。
从品类来看,当前 AI 拍摄眼镜(如 Ray-Ban Meta)占据超 90% 市场份额,但未来 AI+AR 眼镜将凭借 “显示 + 交互” 双重优势,逐步挤压音频 / 拍摄眼镜份额,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全球 AI 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趋势图(2023-2030E)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技术趋势:L1-L5分级明确,光波导+Micro LED成主流
AI 眼镜按智能化程度可分为 L1-L5 五个阶段,目前全球行业仍处于L2 智能辅助级(类似 5 岁儿童指令跟随,主打语音翻译、快捷拍照),升级路径已明确:
L3智能助理级(2025-2026 年):具备场景化记忆关联,达到 12 岁少年逻辑推理水平;
L4智能协同级(2027 年起):实现个性化需求预判,可主动提供情感陪伴、危机处置,达到 25 岁成人社会认知;
L5超智能体级(远期):脑机接口 + AI 自主进化,成为跨物种超级智能体。

AI 智能眼镜 L1-L5 分级理论表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硬件层面,两大技术已成为行业标配:
光学方案:光波导(兼顾小体积、高透光率,雷鸟、Rokid 等均采用)逐步替代 BirdBath,成为中高端产品首选;

主流光学方案对比图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显示方案:Micro OLED(现阶段主流,高对比度、量产成熟)与 Micro LED(下一代技术,高亮度、低功耗,雷鸟 X3 Pro 已应用)主导市场,LCoS 因体积大、功耗高逐步被淘汰。

主流显示方案对比图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竞争格局:四类玩家混战,国产化性价比优势凸显
当前赛道主要分为四类参与者,各有核心优势:
创企(雷鸟、Rokid、XREAL):聚焦技术创新,如雷鸟自研全彩 Micro LED 光引擎,XREAL 深耕分体式 AR 体验;
大厂(华为、小米、阿里巴巴):依托生态协同,华为眼镜接入 Harmony OS 实现多设备联动,小米融入 “人车家生态”;
跨界企业(闪极、中国移动):发挥主业优势,闪极主打长续航(拍拍镜配 6500mAh 增程环),中国移动依托用户资源搭建开发者平台。
ODM/OEM(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精密零组件及智能硬件制造。

行业参与者梳理图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更值得关注的是 “国产高性价比” 趋势:以雷鸟 V3、闪极拍拍镜为例,其核心配置与国际竞品持平,但在续航、重量、价格上更具优势(如下表),成为撬动市场的关键。

国产 vs 海外 AI 眼镜性价比对比表
来源:沙利文AI智能眼镜白皮书
售罄引爆市场!
头部产品占有率与参数曝光

技术与趋势之外,消费端的热度已用 “销量” 说话 —— 近期小米 AI 眼镜新品上市即售罄,不仅印证了“从尝鲜到刚需”的转变,更揭开了“百镜大战”的序幕。
售罄:消费需求爆发的信号
小米首款 AI 眼镜开售12小时破万副,3天销量近5万副,上市 20 天内售罄了为三个月准备的库存。核心原因在于精准击中用户三大痛点:
体验优化:重量控制在40克内,采用直插充电解决用户“备用眼镜”需求;
价格亲民:定价贴合主流消费区间,超五成用户接受 2000-4000 元价位;
生态联动:无缝联动2.8亿台智能设备,接入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可通过眼镜控制智能家居等。

雷军介绍小米AI眼镜
来源:小米官网
这一案例并非个例,2025Q1国内市场呈现“多元突围”格局:雷鸟创新以 45% 份额居首,XREAL(18%)、星纪魅族(14%)紧随其后,小米凭借生态优势快速崛起。

25Q1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市场份额
来源:CINNO Research,国泰海通证券
头部品牌硬碰硬:国产产品加速替代
近两年AI眼镜技术攻坚聚焦“用户场景导向+轻量/美观设计”,市面涌现多款标杆产品,推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众多国内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与创新,在硬件、软件算法、交互体验等维度发力,加速构建国产替代新格局
AI音频眼镜因功能和使用场景单薄,未来很难有强大竞争力,近期计划上市的AI眼镜新品大多具备拍摄或AR显示功能

头部品牌AI眼镜参数对比
来源:量子位智库
此外,AI眼镜产品营收模式以硬件一次性收费为主,也有产品收取AI服务订阅费,如界环AI音频眼镜、闪极AI拍拍镜等;未来硬件买断+高阶AI功能订阅付费是否会成为主流商业模式,取决于AI功能的使用体验,及消费者付费意识的培育。

AI眼镜产品价格区间
来源:量子位智库
结语
从凯文・凯利的 “镜像世界” 预言,到沙利文的数据背书,再到小米售罄的消费端反馈,AI 眼镜的 “替代逻辑” 已逐渐清晰 —— 它不是简单的 “手机配件”,而是重构人机交互的 “新入口”。
你最期待 AI 眼镜实现什么功能?是实时拍照、在线翻译、 AR 导航,还是跨设备生态联动?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沙利文
《2025中国AI智能眼镜行业白皮书》
领取方式👇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AI眼镜”
添加作者微信加入读者群 👇

实习研究员 Hozier
微信:Hozier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