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通、英伟达的围墙外凿缺口。

技术上,芯擎在 2021 年就自研推出国内首款 7 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这款芯片被市场普遍认为对标高通 8155,而且可以满足车企「舱泊一体」需求; 市场上,龍鹰一号出货量已累计超百万片,2024 年在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芯片装机量排行中位列国产芯片第一。去年还拿下了德国大众集团的海外长期大额订单; 团队上,芯擎操盘手汪凯,已是国际半导体领域的老将,先后在博通、飞思卡尔等芯片巨头公司担任职业经理人,后创立芯擎科技并出任 CEO,已有超 30 年的丰富经验。
成为芯擎的最佳掌舵人

国内首款 7 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
和高通、英伟达掰手腕
更多视频输入/输出通道。12 路 1080P 视频输入、7 路 4K/2K 屏幕输出,每块屏幕可独立显示不同内容; 更强 AI 算力。基于芯片级联设计,双 NPU 算力可以提升到 8TOPS; 更高效性能比。采用硬件级资源隔离,释放算力性能,安兔兔车机版跑分比高通 8155 高出约 15%; 车规级功能安全。通过 AEC-Q100 认证,集成 ASIL-D 安全岛和双冗余架构;


入门级场景:龍鹰一号 Lite 和单颗龍鹰一号,已可实现语音交互、ADAS、自动泊车等功能,也可提供舱行泊等功能的一体化集成化。 中阶场景:双龍鹰一号可以支持高阶智能座舱的功能,「龍鹰一号 + AI 加速芯片」的组合方案,则满足 AI 7B 大模型智能座舱功能 和高速 NOA 功能。 高阶场景:面向城市 NOA 等复杂环境,通过「星辰一号+ 龍鹰一号」双芯协同,实现支持多模态大模型的 AI 智能座舱功能。更高效率的单芯片舱驾融合方案,则锁定了下一代芯片「龍鹰二号」,计划通过集成 AI 大模型算力与智驾算力,彻底打通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路 AI 一体化。
成为最后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