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南北方汛期呈现显著的时空交错特征——南方片汛期自4月绵延至10月,北方片汛期则集中在6月至9月,两段关键防御期重叠交织,叠加山洪泥石流、流域性洪水等灾害频发,给全国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2025年以来,航天宏图充分发挥“女娲星座”技术硬实力,依托12颗SAR 卫星全天时、全天候、多星联测核心优势,深度参与全国多流域汛期应急监测。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应急响应70余次,高效交付SAR卫星数据超2000景,实现从南方长江、珠江流域台风洪涝的快速应对,到北方海河、黄河及内流河流域暴雨灾害的精准监测,成功构建起“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的汛期守护防线,为国家及地方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关键的数据支撑,筑牢了流域安全的“科技屏障”。
南方片区
直面台风暴雨考验,全力守护江河安澜
南方流域汛期受台风影响显著,降雨具有点强面弱、雨带不均、历时长等特点,易引发流域性洪水与局部洪涝。“女娲星座” 通过高频次卫星成像,精准捕捉洪水淹没范围与灾损情况,为防汛减灾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长江流域:台风“蝴蝶”引发暴雨,卫星影像助力洪灾防治:织密防汛数据网

长江流域降雨受台风干扰大,2025年6月初,台风“蝴蝶”登陆后持续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导致黄冈、武汉、咸宁等多地出现强降雨。6月21日07时至15时,团风、罗田、新洲等7个乡镇降雨量超100毫米,部分支流超汛限水位,农村与农田大范围被淹。航天宏图接到应急任务后,紧急调度“女娲星座”,迅速传回武汉、黄冈交界处汛情高清雷达卫星影像,结合智能解译技术,火速完成数据提取与分析,清晰呈现黄陂区、新洲区洪水淹没范围,为地方防汛部门制定排涝方案、转移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数据支撑。


武汉黄陂区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水体范围
武汉新洲区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水体范围
珠江流域:强降雨致城区“内涝”严重,卫星解译精准锁定灾损核心区

珠江流域汛期雨量多、强度大,且沿海地区台风登陆频繁。2025年6月16日-18日,台风“蝴蝶”登陆广东,茂名市电白区东部、肇庆市怀集县受灾严重:怀集县单日降雨量达302.5毫米,城区80%以上区域受浸,出现房屋受损、道路中断险情。6月18日,“女娲星座”快速获取受灾区域SAR影像,精准识别洪水淹没范围,并解译耕地、建筑物等受损情况,为茂名、肇庆两地开展抢险救援、评估灾损提供了高效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


广东茂名电白区洪涝灾害SAR卫星监测
广东茂名电白区受灾分析

广东肇庆市怀集县城市洪涝灾害SAR卫星监测
北方片区
聚焦 “七下八上” 关键期,守护流域与内流河安全
北方片区汛期集中在 “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叠加地形影响(如太行山、燕山)极易引发支流流域性灾害;内流河流域则因 “年降雨量少、降水季节性强”,居民防灾准备相对薄弱,突发暴雨极易造成严重损失。“女娲星座” 依托多期次动态监测,为北方防汛关键期持续输送精准数据支持,筑牢安全防线。
海河流域:主汛期高频监测“盯紧”汛情,为京津冀防汛决策提供关键支撑

海河流域受太行山、燕山地形影响,支流灾害频发。2025年7月26日-8月10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燕山山脉潮白河、蓟运河、滦河水系洪涝灾害频发。航天宏图第一时间响应水利部及京津冀地方防汛指令,针对北京密云/怀柔/平谷/房山/门头沟、河北张家口/廊坊和雄安新区等汛情重点区域,高效交付SAR 影像、解译数据及专项简报。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清晰呈现密云区、怀柔区、平谷区水体变化态势,更深入完成密云水库库尾小漕村受灾情况分析、库区淹没范围精准监测,同时为密云水库上游河北段水库分布调研提供关键数据,以科技助力京津冀协同筑牢防汛防线。



北京密云区水体范围
北京怀柔区水体范围
北京平谷区水体范围


密云水库库尾小漕村受灾分析
密云水库库区水体范围
黄河流域:快速响应山洪灾害,精准反演洪水最大淹没范围

黄河流域降水极端性强,上游支流山洪多发、中游山前平原易遭暴雨袭击。2025年8月上旬,甘肃兰州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侵袭,引发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与房屋损毁,抢险救灾迫在眉睫。8日起,航天宏图紧急调度“女娲星座”开展多轮次应急拍摄,仅在当日14时53分便成功获取高分辨率SAR影像。利用山洪洪痕SAR成像特性,团队快速精准反演洪水最大淹没范围,第一时间为灾害损失评估、抢险救援部署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有效助力当地开展灾情核查、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后续工作。

甘肃兰州榆中县马莲滩村洪涝灾害SAR卫星监测
七月底至八月底,黄河中上游地区内蒙古段多次遭受强降雨侵袭,哈素海水库、退水渠水位持续攀升,大黑河超保汛情告急,航天宏图运用“女娲星座”持续开展应急监测,清晰呈现水体淹没范围,精准提取受灾面积,为哈素海科学研判汛情、制定精准防汛决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客观依据。
黄河内蒙古段哈素海蓄滞洪区洪涝灾害SAR卫星监测
内流河流域:弥补防灾经验短板,精准提取淹没范围

新疆、内蒙古及河北张家口北部等内流河流域,受地理条件影响,降雨多集中于山地迎风坡,且河道常因干旱呈断流状态,当地居民应对突发洪水能力较弱。2025年7月25至26日,河北张家口康保县处长地乡遭遇极端强降雨,单日降雨量达340.9毫米,引发局部洪涝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紧急汛情,航天宏图迅速调度 “女娲星座” 采集对受灾区域开展影像采集,团队快速完成康保县全域及二号卜乡的水体淹没范围提取,输出精准的灾情数据报告,为当地快速识别受灾核心区域、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提供了关键依据,更为后续开展灾后重建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参考,切实填补了内流河流域突发洪涝应对的数据空白。


河北张家口康保县水体范围
河北张家口康保县二号卜乡水体范围

结语
从南方流域的台风暴雨防御,到北方片区的山洪内涝应对,从大江大河的流域性洪水动态监测,到内流河流域的突发汛情应急响应——2025年,“女娲星座”以超2000景SAR数据为核心支撑,深度融合航天宏图 PIE 软件的精准处理能力与天权大模型的 AI 赋能,成功构建覆盖南北方、贯穿“监测-分析-支撑”全链条的汛期监测体系。这一科技防汛体系不仅打破了传统防汛“依赖地面巡查、受恶劣天气掣肘”的局限,更凭借“全天时、全天候、高频次”的核心优势,为南北方流域筑牢了“天空地水工” 一体化的安全防线。展望未来,随着“女娲星座”卫星组网规模的持续扩充与遥感技术的迭代升级,航天宏图将继续发挥水利遥感技术优势,为我国水灾害防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撑、更精准的数据服务,以科技之力守护江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