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巡检正经历一场革命性变革,从人工攀爬、望远镜观测的陈旧模式,飞跃至无人机自主巡检、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时代。
在工业领域,无人机早已突破传统认知边界——从开阔天空飞入油轮船舱、化工厂反应塔等密闭空间,承担起高危环境下的巡检任务。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低空经济与工业巡检结合的创新应用正重新定义着传统工业运维的标准。

01 工业巡检的时代挑战:高危、低效、精度不足
工业设备检测,特别是能源、化工、电力等领域的设施巡检,一直面临着三大难题:高危作业、效率低下和精度不足。
传统巡检需要技术人员攀爬高塔、深入罐体,不仅耗时费力,更伴随着高空作业风险。普光气田的火炬塔巡检就是典型例子——攀爬高塔不仅耗时费力,高空作业风险更是悬在巡检人员头顶的“利剑”。
在电力行业,传统故障巡视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巡检人员需来到现场,效率低下,即使后期引入无人机,仍需飞手驱车赶赴现场操作。
大型油轮的检测需要搭脚手架进行,30万吨巨轮传统检测需2个月、成本近百万元。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对安全、效率和精度的要求。
02 低空+工业巡检: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与工业巡检的结合,通过无人机技术突破了传统检测的局限。南京森思科技自主研发的密闭空间无人机,拿下了中国、美国、挪威、意大利四大主流船级社认证。
他们解决了密闭空间没有GPS信号、黑暗和强磁干扰等问题。企业采用激光雷达进行三维扫描建模,通过1秒生成约20万个高精度点的实时数据,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定位。
森思团队还历时三年攻克机械臂动态平衡难题,使“测厚无人机”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0.02毫米内,远超船级社0.1毫米标准。
典型应用场景
电力巡检:河南工程公司超高压线路运维团队使用无人机搭载自主巡检系统和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设备,可以轻松捕捉到运行线路及设备存在的细微缺陷、温度异常和潜在隐患。
油气设施巡检:普光气田创新应用无人机巡检技术,完成对20座火炬塔的全方位巡检,共捕捉各类故障点25处,并逐一分类建档。
风电光伏巡检:在风电场,无人机能够自主沿风机叶片巡航,精确捕捉叶片上的裂纹、油污及雷击痕迹;在光伏电站,配备热成像相机和AI识别算法的无人机可精确锁定存在隐裂、阴影遮挡或接线不良等问题的光伏板。

03 空天地一体化:构建三维立体监测网络
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以立体感知为基础,融合了卫星、空中无人机与地面监测系统,打造出三重严密的监测网络。
卫星监测在高空发挥广域宏观态势感知的优势,能够敏锐捕捉无人机集群的动态,为整体态势把控提供关键信息。
空中无人机作为灵活的监测力量,机动性强、部署便捷,能深入复杂地形区域,填补常规监测的盲区。
地面监测站则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与核心,配备了雷达、光电、红外及频谱分析等先进传感器,形成多维多波段协同探测网络。
知语云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精准锁定雷达反射面积仅0.01m²的微型目标。
04 实时化、可视化:故障预警的技术革新
空天地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工业巡检从“事后检修”到实时预警的根本性转变。
苏州昆山建成首个全域配网无人机自动巡检示范区,实现了“机巢建在云端,飞手坐在室内”的自动化运维网络。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坐在办公室里给机巢下命令,让无人机按预设航迹进行巡检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至少5倍左右。
煜邦电力开发的配网自适应巡检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与轻量化AI模型,能够自主识别配网线路杆塔及部件,自动调整飞行参数、智能避障并自主规划航线。
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迅速划分威胁等级。若遇到误入禁飞区的民用无人机,判定为低威胁,系统会启动广播警告或定向驱离措施。
整个响应过程在秒级内完成,高效应对各类威胁。

05 案例实践:行业应用的成功典范
多个行业已经成功应用“低空+工业巡检”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昆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部署了59座无人机固定机巢,这些机巢如同无人机的“智能基站”,能自动完成存放、充电、数据下发和回收,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自动化运维网络。
目前,自动化网络已覆盖昆山约720平方公里。
龙江森工集团建立健全了林区“空天地人”立体智能感知“一张网”,对生态环境各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采集,为生态精准监测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知语云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在机场能实现8秒级驱离“黑飞”无人机,有力保障民航客机起降安全;在军事基地成功拦截高速靶机;在核电站防护中,可对0.5厘米级微型目标进行有效防控。
06 未来展望:AI赋能与系统智能化
未来,“低空+工业巡检”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AI技术将成为智能巡检的核心驱动力。
煜邦电力技术总监谭弘武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巡检正经历从“感知”到“决策”的深刻变革。
他们不再仅停留于简单数据采集,而是依托精准感知与AI分析,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科学判断与高效决策。
煜邦电力研发了线损智能体、气象智能体与点云模型等多类细分场景应用。
其中气象智能体遵循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设计,涵盖数据采集、场景分类、参数提取、知识库检索、多源数据整合与建模分析等环节,最终自动生成气象服务结果。
南京森思科技董事长石昌俊透露,未来他们将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硬件算法以适配更多密闭场景,另一方面引入AI辅助识别技术。
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已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低空安全与工业巡检的可靠保障。
苏州昆山的配网无人机自动巡检示范区让效率提升5倍;普光气田用无人机检测火炬塔,使检修时间缩短近半;南京森思科技的密闭空间无人机将检测成本降低75%以上。
随着AI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结合,低空经济工业巡检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工业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开创更加广阔的商业前景。
内容来源参考:
《“南京造”无人机深耕检测“无人区”拿下全球认证》
《知语云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构筑全域低空安全屏障》
《苏州首个全域配网无人机自动巡检示范区建成》
《普光气田创新应用无人机技术完成20座火炬塔巡检》
《AI赋能智能巡检,共绘零碳未来新蓝图 ——煜邦电力亮相2025能源与关键产业高层论坛》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