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消费应用加速增长,热成像传感市场产业突破70亿美元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9-05 07:00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近日Yole Group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热成像与传感市场产值突破70亿美元,中国厂商贡献了全球热像传感器出货量的60%, 成为产业增长关键。

Yole Group 分析指出,尽管西方国家对汽车市场寄予厚望,但从出货量来看,中国仍是主要增长引擎,工业与消费应用需求活跃。相对地,欧美厂商则将资源集中在国防、监控等高附加值领域。分市场来看:

国防与航空航天市场:预计 2030 年接近 40 亿美元,受轻型无人机新采购周期与全球冲突推动。

汽车市场:预计 2030 年营收将达 2.85 亿美元,得益于美国 AEB 法规与中国高端车型夜视技术的快速采用。

工业与消费市场:欧洲与北美增速放缓,而中国依靠本土厂商的产能扩张依旧具备强劲吸引力。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企业占到全球热成像传感器出货量的60%,其中海康微影、睿创微纳实现了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红外热成像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在加速。去年,包括仰望U8、昊铂GT、东风猛士917、翼真L380等车型都开始搭载红外夜视系统。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最早是在一些豪华汽车上作为夜视辅助的功能,将红外热成像画面显示在仪表盘上,为驾驶员提供大灯范围以外的信息。以保时捷帕拉梅拉上选配的夜视辅助系统为例,这套系统除了在仪表盘上显示热成像画面外,还会以不同颜色来突出显示行人和大型野生动物,系统还会通过视觉和声音等向驾驶员发出警告。

经常夜间开车的人可能会遇到过一些场景:比如在乡村小道上,尽管开着大灯,但从路边草丛中突然跑出来的小动物总是让人猝不及防,而热成像就可以提前在黑暗中发现这些小动物,让辅助驾驶系统或驾驶员提前发现及时作出预判。

以往红外热成像一般是作为单独的驾驶辅助应用,但如今融合感知算法越来越成熟,红外热成像在车载应用上也能够融入到智驾系统中。

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就是通过感知波段为8-14微米的红外光,不会受到空气中雨、雪、雾霾、灰尘等颗粒影响。红外热成像探测器一般采用MEMS技术制造,通过吸收红外辐射引起温度变化,造成热敏材料电阻产生改变,再通过ASIC进行处理后转换为视频信号。

红外热成像探测器有几个核心指标,包括分辨率,目前市场主流分辨率是384×288 、640×512等,更高的有1280×1024等;另外还有一个被称为NETD(噪声等效温差)的重要参数,它表示了当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度差异等于系统本身的噪声水平时的温度差值,即探测器能够探测到的最小温度差异,比如NETD为50mK时,代表探测器可以在目标和背景之间只有 0.05 摄氏度的温差时仍然能够清晰地区分它们。

过去的热成像画面往往是呈现黑白灰的颜色,睿创微纳此前分享了几种红外热成像画面的进阶技术。包括Foresight采用红外热成像与可见光的CIS成像画面融合,在传统CIS的一些劣势场景,比如暗光或者是进出隧道的场景,结合红外热成像画面来对画面进行补充。

除了融合的方案之外,睿创微纳也推出了真彩转换算法,将黑白灰的红外热成像画面转换成彩色画面,更符合人眼直觉。据介绍,这种方案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将画面颜色补充上去。

利用红外热成像感知,还可以实现一些辅助驾驶安全的功能,比如识别各种类型的车和行人、动物等识别,除了识别物体之外,还可以提供红外深度信息,结合辅助安全的算法来实现识别预警系统。

目前国内两大红外热成像芯片厂商高德红外和睿创微纳都推出了一些车载的产品,高德红外旗下的轩辕智驾也针对车载应用推出了基于红外感知的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和算法平台/硬件等。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工业
more
“AI时代 物理色样不可替代” 劳尔用色彩语言引领工业创新
【智合 · 政策速览】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仙工智能拿下千台工业具身订单;传闻快仓智能已秘密递表申请港股IPO | 本周要闻
Intel Atom® X7835RE Processor:工业 4.0卓越之选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在锡开幕
2025年中国工业X射线探测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绵阳北川低空经济“向新而行”启新程
【会员风采】我会会员单位苏州源控 智控毫厘,稳驭产线——SPES TECH 工业计算机护航 3C 屏幕贴合高效生产
2025年中国分离机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环保升级和工业智能化转型驱动下,行业向高参数、节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图]
工业陶瓷阀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