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OpenAI「世纪联姻」告急,130亿美元换来心腹大患,AGI条款成最终引爆点,萨提亚被奥特曼骗了?

智能情报所 2025-09-03 17:02

Azure 增长、股权、收入分成固然亮眼,但微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作者:MICHAEL SPENCER

日期:2025年9月2日


投资 OpenAI 确实给微软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 Azure 的增长、收入分成和部分股权。

但我相信,历史会证明,这笔交易对微软来说是得不偿失。

当行业巨头投资 OpenAI 和 Anthropic 这类 AI 新锐时,它们其实在冒着自我颠覆的风险。

这很可能让自己原有的模型和 AI 产品被时代淘汰。

我们已经看到,ChatGPT 企业版正在蚕食微软的收入,削弱其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这对微软自研模型的未来不是个好兆头。

微软最近发布的自研模型,说实话,非常令人失望。

同时,微软与 OpenAI 的关系也明显恶化,每况愈下,而且还在持续变糟。

即便拿到了 OpenAI 的模型,微软在 Copilot 等产品上的表现也未达预期,执行力非常糟糕,在 AI 领域已经掉队了。

据《金融时报》报道,问题的核心在于 OpenAI 与微软的商业谈判,这可能会让一项数十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变得复杂。

如今剩下的,只有双方围绕AGI 条款和其他商业废话的无尽争吵。

微软向 OpenAI 投入了至少 130 亿美元,可以说,CEO 萨提亚的短期激励策略,基本上让微软掉进了一个圈套。明眼人早就看出了这一点。

资讯配图

双方的法律谈判僵持数月,在几个关键问题上依旧无法达成一致,很可能拖到年底之后。

如果 2025 年内无法达成协议,OpenAI 的重组计划将受阻,这可能导致软银暂停百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并妨碍其后续融资。

考虑到 GPT-5 的惨败,局面正变得一团糟。其虚高的估值并未反映出 Anthropic、xAI、谷歌和中国同行的迅猛追赶,前景堪忧。

微软自家的 MAI-1-preview 和 MAI-1-Voice-1 模型,几乎掀不起任何波澜。

根据协议,到 2030 年前,微软能分得 OpenAI 收入的 20%。微软希望在新一轮重组中获得大量股权,但 OpenAI 高达 5000 亿美元的夸大估值,已经让股权被严重稀释。

OpenAI 正试图转型为一家公益公司,并可能趁着 AI 炒作的热度上市套现。

这场炒作很大程度上由英伟达的 GPU 驱动,满足了各种模型和代理程序人为制造出的庞大算力需求,看起来就像一场科幻版的庞氏骗局。

再加上 ChatGPT 订阅收入的飙升,微软在这场合作中显然是吃了大亏。

微软的 AI 主管穆斯塔法· 苏莱曼似乎与萨姆· 奥特曼不合,在新的 AI 竞赛中显得格格不入,完全迷失了方向。除了 Azure,微软其他业务堪忧。

OpenAI 正在和甲骨文、CoreWeave 甚至谷歌云规划未来,这让微软在这笔交易中显得极为无能。

要知道,正是微软的关键早期投资,才催生了全世界的 ChatGPT 时刻,以及 OpenAI 围绕所谓 AGI 的虚假宣传。

对微软而言,获得理想的股权和有利条款至关重要。但随着 OpenAI 的 ChatGPT 业务的飞速增长,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OpenAI 在前沿模型,尤其是在 AI 编程领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反观谷歌 DeepMind 这一年则硕果累累,进一步削弱了微软和 OpenAI 的未来地位。

根据协议,微软本应独家拥有 OpenAI 的模型接口、收入分成和知识产权。但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在瓦解。

事实证明,OpenAI 是一个极难对付、极其善于操控的伙伴——考虑到萨姆·奥特曼的过往,这并不奇怪。

关系破裂,覆水难收

我很好奇,微软最终还能剩下什么。它本应是 OpenAI 模型的独家云服务商,是这项技术的关键守门人。

但到了 2025 年,这已不再是现实。有消息称,OpenAI 正在积极寻求与谷歌和亚马逊合作,以增加其接口收入。

微软不仅资助了对手,还正在被这个对手欺诈。这是唯一诚实的说法。

讽刺的是,Github Copilot 现在的主要收入,竟然是靠 Claude 的代码模型驱动。

OpenAI 提议给微软 33% 的股权,以换取未来的利润分成。但微软还想保留对其知识产权的广泛使用权。这几乎不可能。

OpenAI 正全力进军硬件、社交等领域,想把 ChatGPT 这棵摇钱树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绝不会向这个贪婪的旧日巨头妥协。

对 OpenAI 的依赖,也让微软变得懒惰,即便招揽了大量人才,也无法在 AI 领域有效执行。

不论科技巨头们如何追赶,AI 新锐很可能将颠覆苹果、微软、亚马逊和 Meta。

这些 AI 新锐包括 OpenAI、xAI、Anthropic、DeepSeek、阿里巴巴的 Qwen 等。

法律纠纷的根源,在于 OpenAI 使命本身的不真诚。双方还在为合同中的“通用人工智能条款”争执不休。

这个条款规定,一旦 OpenAI 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就有权切断微软对其知识产权的访问。

他们将人工通用智能定义为:一个在大多数有经济价值的工作上,表现超越人类的高度自治系统

微软和 OpenAI 将这个标准大致设定在了千亿美元的年收入水平。而 OpenAI 则告诉投资者,公司能在 2029 年盈利,同时还要分 20% 的收入给微软。

糟糕的判断,注定的损失

从长远看,投资 OpenAI 将是微软史上最糟糕的决策之一,尽管短期内它为收入增长带来了巨大帮助。

OpenAI 创立之初的使命是成为一家负责任、有道德的 AI 公司。但在接受微软投资后,这一使命迅速变质,多数创始人选择离开并自立门户。

未来,ChatGPT 可能只会被记作是这场算力竞赛的导火索。

虽然微软的 Azure 业务因 OpenAI 而飞速增长,2025 年的财报也十分亮眼,但这并非故事的全貌。

真相是,微软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未来竞争力已经非常有限,而 OpenAI 构建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也在快速衰退。

一旦 OpenAI 宣布实现了人工通用智能,微软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未来之门,基本上就关闭了。

如果你在微软工作,这就是个大问题。他们当初怎么会签下这样的协议?

这不仅是资助了竞争对手,更是将自己置于了浑浊的法律泥潭。

萨姆·奥特曼,本质上就是 AI 领域的 SBF。

AI 新锐终将颠覆科技巨头

自 2019 年以来,微软对 OpenAI 的投资已超 130 亿美元,借此驱动了其大部分 AI 云服务。

但仅仅六年后,微软就成了这笔交易的输家。这不仅关乎投资回报,更在于它摧毁了自己在软件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未来。

尽管 OpenAI 极大地促进了 Azure 的增长,但也使微软在企业 AI 市场变得无足轻重,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在这股新浪潮中,苹果、微软、亚马逊甚至 Meta 都显得力不从心。只有谷歌和阿里巴巴还算成功地抓住了机会。

随着 xAI 和 Anthropic 的强势崛起,传统科技巨头将被甩在身后。

而微软所做的,恰恰是资助了这场最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颠覆自己的运动。

出于贪婪,以及一位机会主义 CEO 对 AI 的豪赌,微软资助了对手,并亲手埋下了让自己被时代淘汰的种子。

尽管微软的商业版图看似多元化,但如果 AI 新锐继续按现有势头发展,这些业务没有一个是稳固的。

它们将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服务、云和数据中心,与微软全面竞争。

微软根本不知道,等待它的将是什么。当初负责这笔交易的律师,真的把它坑惨了。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对话心资本吴炳见:我不问AI创业的“终局”|甲子光年
又多了一个哄孩子AI神器,一张破涂鸦竟能秒变迪士尼动画
重磅!苹果要做AI搜索了
OpenAI的飞轮效应:资本、速度和用户习惯,如何锁死一场战争的结局?
产品量产交付驱动多家AI眼镜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凯文・凯利预测:2049 年AI眼镜将替代手机!
AI可增强脑机接口操控力
刚刚,OpenAI发布白皮书:如何在AI时代保持领先
谷歌反垄断案大获全胜,股价大涨8%,OpenAI哭了,法官:ChatGPT就是竞争,谷歌无需拆分
初创加速计划 | NVIDIA 助力汤元科技,借助 Cosmos 推动物理 AI 与智能驾驶数据生成
「纳米香蕉」LMArena两周500万投票,引爆10倍流量!谷歌、OpenAI扎堆打擂台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