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人形机器人量产不是数字堆积,而是技术、需求与成本的平衡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09-03 17:05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从舞台走向车间。

随着人工智能、精密控制与感知技术的突破,这一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美元。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

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软、英伟达、亚马逊、OpenAI、软银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通过投资或自主研发的方式加速入局。从特斯拉的Optimus、波士顿动力的Atlas,到Figure AI的Figure02,再到国内的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和优必选,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全球竞赛已经全面展开。其中,优必选作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于2023年12月29日在港股挂牌上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25年,公司在订单和交付端接连取得突破,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近日,围绕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量产挑战与行业趋势等话题,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接受了专访。在焦继超看来,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单机自主”迈向“群体智能”的关键阶段,而这也将成为未来工业场景演进的核心方向。

从单机自主到群体智能

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是一家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企业。2016年央视春晚,540台Alpha 1S机器人整齐划一的舞蹈表演让优必选一夜成名,但在那一阶段,机器人更多扮演的是展示和娱乐的角色,常出现在综艺、展览或大型活动中,很难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制造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底层技术的迭代,以及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人形机器人逐渐走下舞台,进入工厂、物流等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行业的核心议题,也从“吸引眼球”转变为机器人“能否真正上岗”。

但走向应用的道路并不平坦,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无人区”,它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甚至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集合,这也使得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复杂程度极高。在焦继超看来,研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根据真实的需求来对产品进行调整。

基于这种思路,优必选将工业场景确立为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方向。自2024年以来,优必选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知名企业合作,推动旗下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进入工厂“实训”。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来到真实的制造环境中,收集场景数据,理解实际工艺,从而完成迭代升级,为正式“上岗”做准备。

资讯配图

围绕工业落地,优必选对Walker S2进行了多项针对性改进,比如为解决续航焦虑,优必选组建了专门的团队,在九个月时间内研发出自主换电技术,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充电停机导致的任务中断,让人形机器人拥有连续作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人力维护成本;纯RGB双目视觉方案,“类人眼”双目立体视觉感知能力有效提升人形机器人对工厂环境的适应性;52自由度的仿生躯体配合第四代灵巧手,可在0至1.8米全空间范围内完成15公斤负载搬运。

不过,在实训中,企业反馈最强烈的除单机性能提升外,还有机器人之间能否协同。“2023年底以来,我们走访调研了国内二十多家车厂和十余家工业客户,发现客户更关心的不是单台机器人的功能,而是会时刻产生配合、协作的‘人形机器人集群’。如果只是单独地作业,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效率短期内很难超过工人。”

为此,优必选于今年3月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探索建立面向多任务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并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在Walker S2上,公司推出了首个专用于工业人形机器人本体的智能体技术Co-Agent,可以实现人形机器人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包括协同搬运、协同分拣、协同操作、协同质检等。”焦继超说道。目前在仿真环境下,优必选可支持千台机器人的并发。

此外,谈及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第一阶段实训的结果,焦继超介绍称,在比亚迪汽车工厂,Walker S1第一阶段实训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30%;在富士康,Walker S1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物流场景的搬运任务,第二阶段会在物流场景覆盖更多的区域。“我们通过实训已经优化了关节稳定性、电池的续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解决了在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算法和软件系统稳定性的技术难题,从而让机器人能够快速地适配分拣、车辆组装等一系列更复杂的工作。公司计划在今年迈入实训2.0阶段,进一步从单机智能迈向群体智能。”

资讯配图

量产并非简单数字堆积

2025年被广泛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优必选也在这一年取得多项交付突破。今年4月,公司正式与客户签订了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7月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创下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单笔中标金额最高纪录。按照规划,优必选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能预计达1000台,交付数百台;2026年目标交付数千台;2027年力争实现万台级交付。

“在AI技术、硬件方案和算法的持续进步下,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制造成本逐渐下降。”焦继超判断,目前整个行业已站在量产前夕。

不过,量产难题依旧存在。即便是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第一阵营王者”的特斯拉,其擎天柱(Optimus)项目也遭遇波折,原定2025年5000台量产目标或将被迫延期。据悉,暂停的主要原因是硬件问题尚未解决,包括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载重能力不足、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等。TrendForce资深研究经理曾伯楷认为,人形机器人要进入高速发展期,至少要等到2026年或2028年,而这一时间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斯拉的进展。

但焦继超对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特斯拉的调整更多是阶段性修正,而非对人形机器人方向的否定。“一家企业的短期战略修正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形机器人整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从技术成熟度、产业链成熟度、市场成熟度等因素来看,人形机器人都已经具备了爆发式增长的条件,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他同时提醒,量产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积,而是技术、需求与成本三者之间的平衡。“只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让机器人真正发挥价值、客户愿意买单,才能实现量产的闭环。”

尽管交付进展顺利,盈利仍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难题。8月29日,优必选公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优必选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期内利润亏损4.4亿元,同比减亏18.5%;实现毛利2.17亿元,同比增长17.3%。

“公司已经朝着营收增长的趋势发展,但现阶段盈亏平衡并不是公司最重要的目标。”焦继超说道,“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推动人形机器人更快地交付,实现应用落地,为产业提供更大的价值。如果我们可以按照未来几年的预期完成交付,伴随着单机成本的不断下降,相信盈亏平衡是必然的结果。”

展望未来,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周剑曾表示,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沿着“三步走”的路径展开:首先在工业场景中落地,辅助产线工人做更多任务;其后在商业场景中落地;第三在家里做陪伴和人类持续沟通的机器人。周剑指出:“帮助人类完成重复、简单、枯燥的劳动,才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正确方向。”不过,从技术与成本角度来看,家庭级应用的成熟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资讯配图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总结:营收5829亿,盈利300亿,传统巨头与AI新锐谁能最终胜出?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快仓智能传秘密递表,拟赴港IPO;宏贤达图书云仓引进超50台海康机器人
传特斯拉ModelYL日均订单过万;苹果联手谷歌,整合Gemini;优必选获2.5亿,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订单 | 极客早知道
【机器人】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终于有新绝活!工程师:我们也没想到它能做到
昨夜今晨全球大公司动态 | 马斯克称特斯拉80%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苹果首款可折叠手机明年亮相
【倒计时7天】具身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峰会
拟斥资约8个亿!国内工控领军企业加码机器人
国家明确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方向,共56个
人形机器人能否成为“焊接”新选手?
【AI加油站】机器人设计系列九:一文读懂固定翼空中机器人:从原理到应用的全方位技术指南(附下载)
半年完成三轮超亿元融资,来牟科技割草机器人营收破亿、预计全年将交付数万台订单|早起看早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