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内工控头部企业信捷电气发布公告,拟参与竞拍取得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刘闾路与翠竹路交叉口西南侧的土地使用权,计划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投资建设机器人智能驱控系统生产项目。
据悉,该地块面积约5.5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周期拟为24个月,总投资额约8亿元(含固定资产),其中土地购置约5000万元、厂房建设约4.5亿元、设备及其他投入约3.5亿元。

此次竞品土地位置无锡市滨湖区大院大所密集、高端人才汇聚等,正加速构建“543+X”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底,该产业体系规模已逼近1500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量子科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3+X”未来产业集群更是逐步从“起步”迈向“成势”。今年2月,滨湖区再添发展“强心剂”——总投资达1645亿元的224个重点投资项目集中启动。
这并非信捷电气今年首次在机器人赛道“大手笔”布局。
上半年,信捷电气向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新发行股票16,578,633股,募集资金净额3.81亿元。其中,2.77亿元拟投入企业技术中心二期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围绕AMP技术研发项目、PLC仿真研发项目、3D机器人抓取及拆码垛技术研发项目以及PLC冗余研发项目组建新研发团队,提高研发团队技术实力,提升研发效率。
短短数月,信捷电气在机器人领域的拟投金额就突破10亿,这背后,是其深耕机器人赛道的坚定决心与长远野心。
押注机器人赛道
回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行业才刚“蹒跚起步”。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疾驰向前,外部环境倒逼产业升级,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行业规模稳步扩张。在这波浪潮中,一批手握核心技术的内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信捷电气正是其中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优秀选手”。
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工业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信捷电气已构建起“感知-控制-驱动-执行”四层架构的全栈式技术能力,核心产品涵盖可编程控制器(PLC)、伺服系统、人机界面及智能装置,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据睿工业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小型PLC市场中,信捷电气市占率达8%,位列国内品牌第一;2024年大陆伺服品牌排名中,该公司以3.67%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二。
机器人已成自动化市场的“新增长引擎”,从顶层设计到核心零部件自研、终端产品落地,成为工控企业抢占未来的“必答题”。信捷电气在机器人领域已形成布局,不仅拥有60余人的软硬件研发团队,核心零部件更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在机器人的“心脏”伺服系统领域,该公司更称得上“实力派”。
作为国内较完善的伺服厂家,信捷电气从驱动器到电机完全自主研发,拥有高性能伺服系统、低压直流伺服系统、多合一伺服系统和直驱伺服系统4大品类、涉及19个子系列,总计100+型号的产品“大家族”,⼴泛应用于光伏、锂电、半导体、3C、纺织、激光、AGV、分拣、物流、医疗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领域,信捷电气更是“厚积薄发”。凭借在视觉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平台、多轴运动控制、图形算法平台、焊接工艺库五大技术板块的多年积累“打磨”,已推出SCARA、桌面小六轴、工业六轴三大类机器人,负载从3KG到280KG全覆盖,20多种型号能轻松应对焊接、码垛、冲压上下料、折弯、雕刻等所有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AGV机器人方面,信捷电气也玩出了“自主范儿”。其采用一整套自研的PLC、HMI、低压伺服、无线模块等,可量身定制激光SLAM搬运机器人、磁条导航AGV和二维码导航AGV解决方案,具有运行平稳、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便捷等优点,完美适配不同场景的自动化搬运需求。
《2025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政策东风”,信捷电气也迅速“搭上快车”。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及配套驱动系统等零部件产品,还具备电机快速批量生产能力。同时,该公司更储备了驱动器、高性能光学编码器、机器人“小脑”控制、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开发等关键技术,为人形机器人赛道“铺路搭桥”。

除了自主研发,信捷电气还懂得“借外力”加速布局。2023年,信捷电气经投资了专注工业编码器和高精密联轴器的长春荣德。这家企业的光学编码器可是智能制造、机器人、数控机床的“关键零件”,目前已卖给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超万套编码器,合作的本体机器人核心模组供应商、灵巧手企业近30家,这次投资相当于给信捷电气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布局“再添一块砖”。
7月,信捷电气展示了与无锡(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联合打造的双臂协作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双臂分拣机器人两个具身智能的标杆项目。其中,双臂协作智能焊接机器人比传统焊接方式效率“翻了好几倍”,目标覆盖80%以上工业焊接场景,多机协同下产能可提升200%,重新定义双臂协作机器人行业标准。

技术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也让信捷电气的业绩“稳中有进”。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达8.77亿元,同比增长10.01%;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0.39%;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3.92%;毛利率仍保持38.28%的高位,净利率达14.49%,盈利能力依旧“能打”。

分产品看,各业务“亮点纷呈”:PLC产品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0.54%,占总营收35.77%,仍是“压舱石”;驱动系统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18.78%,占比49.40%,其中步进电机和变频驱动产品销售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近50%,增速“亮眼”;人机界面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3.59%;智能装置(机器人)业务更是“潜力黑马”,收入0.28亿元,同比大涨31.87%。
能有这样的成绩,高研发投入是“关键密码”。2025年上半年,信捷电气研发费用达8474.89万元,占营收比例9.66%,持续的“技术输血”换来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拥有66项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外观设计专利和53项软件著作权,这些“硬实力”正是信捷电气在工控与机器人领域持续奔跑的“底气”所在。

写在最后
如今,机器人行业正以强劲势头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增长极。
据MIR DATABANK最新数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累计出货量突破16.3万台,同比增长16%。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制造业自动化升级需求的全面释放。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随着核心技术瓶颈逐步突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以及政策对具身智能产业的重点扶持,我国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一举突破1万台,同比增幅飙升至125%;仅上半年出货量就超过2024年全年的4倍。市场热度下,行业玩家加速落地。近期,宇树、优必选、智元、星尘智能、天太机器人等头部企业纷纷展开“抢单大战”,加速人形机器从“实验室技术”走向“产业化落地”。
机器人本体市场的火热行情,正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劲的 “辐射效应”,带动整条产业链呈现 “全面升温” 的态势。其中,核心零部件作为机器人产业的 “关键咽喉环节”,受本体需求激增的直接拉动,正迎来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那么,在这场竞争中,谁能率先突破技术壁垒、谁能快速实现规模化稳定供应、谁又能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这场关于未来的行业角逐,答案或许仍在持续书写之中。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