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战略的明确和政策红利释放,国资央企正以空前力度进军低空经济领域,掀起了一场产业布局浪潮。
2025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迎来一批“国家队”选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9亿元;湖南省低空经济有限公司紧随其后,注册资本高达20亿人民币。
此前还有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低空产业公司、通号低空经济(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等,均由国资国企下场控股成立。
这标志着低空经济已经从概念探索迈入了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国资央企正成为这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

01 战略崛起: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标杆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真高1000米以下,可延伸至3000米)为物理载体,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等新型航空器为核心工具,融合“制造—运营—服务—基建”全链条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5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标志产业进入“顶层设计+政策落地”双轮驱动阶段。
市场规模数据显示:2023年达5059.5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8000亿元,2026年冲击万亿,2030年剑指2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
02 国资布局:从单点突破到全生态构建
国资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呈现清晰的“三步走”战略。
政策驱动期(2016年前后)以国务院《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国资聚焦机场建设、空管设备制造等传统领域。
技术应用期(2020年后)伴随无人机技术成熟,国资开始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2022年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以9亿元注册资本整合基础设施与产业链,投资规模显著扩大。
生态扩展期(2023年后)以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为转折点,国资转向全产业链生态构建。2024年湖南低空经济公司注册资本达20亿元,跨区域协同与特色场景布局成为新主题。
03 地方实践: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山西交控集团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交通全产业链集团,将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在高速公路资产普查、路网运行监测、桥梁、边坡、电力巡检等方面,无人机技术已落地见效。

交控集团创新引入RTK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病害勘察。“传统人工勘察常面临高空作业、深坑测量等高风险环境且数据精准度难以保障”,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
“RTK无人机航测技术的运用可高效完成车流密集区、深基坑边坡及复杂地质地带的勘察任务,大幅减少现场人员投入与作业时间。”
在青银高速吕梁段集中养护工程中,物流集团物资公司引入大载重工业无人机与智能吊装系统,通过“精准定位+高效作业”新模式,成功突破地形限制。
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实现“零高空风险作业”。
04 区域差异化发展:各地打造特色模式
各地国资正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差异化低空经济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低空经济专班,专项债券支持基建。深圳目标是到2025年120米以下适飞区占比超75%,2024年低空经济产值已突破900亿元。
贵州:结合山地特色深耕低空旅游与物流。
长三角:成立产业联盟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青浦区被列入先行示范的重点地区,将重点推进载人飞行试验、跨区域低空物流运输等示范场景。

云南:发放2000万低空消费券,发展高原特色低空经济。
05 人才培养: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在竞争激烈的低空经济赛道上,人才培育是重要基石。山西交控集团创新性打造“三位一体”培育发展模式,构建起 “1+3+N”特色培训矩阵,形成覆盖全省的无人机人才培育与技术服务网络。
忻州公司搭建了全域无人机的服务网络,以忻州培训基地为核心,辐射大同、朔州、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域,为多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无人机培训服务,为低空经济业务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
教育系统也在积极响应。2025年,教育部新增120个“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占年度新增专业的14%,同步布局人才与技术储备。

06 未来趋势:政策红利与挑战并存
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政策红利+场景验证”双驱动阶段。国家层面以安全规范与技术创新定调,地方通过基建投入、场景开放、立法保障争夺产业高地。
短期来看,物流、巡检、文旅等场景将快速商业化;中长期载人交通、数据服务、低空智联网构成万亿级市场。
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安全监管滞后,省级立法覆盖率不足30%,跨区域协同机制缺位;eVTOL等载人场景仍处试点阶段,适航标准、空域协调待突破;区域失衡,东部政策密度高于中西部。
人才缺口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据预测,到2035年,无人机驾驶员将增长到63万名,但目前培养速度仍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

07 结语:共建低空经济新生态
国资央企大举进入低空经济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政府引导推动、本地国企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合作模式,正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案》2025年全面实施,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国资将成为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引擎。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构建者”和“创新生态孵化器”,国资央企的深度参与不仅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更将推动中国低空经济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联动,最终在全球低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资料来源参考:
山西省国资委官网 (2025)。《山西交控集团抢跑低空新赛道 “落地场景”加速腾飞》
绿色青浦 (2025)。《低空经济发展“再扩容”,又一家以无人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类企业落户青浦》
搜狐网 (2025)。《解读2025低空经济》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前瞻2025 | 中国低空经济展望:国资当道,藏势破苍穹》
锋行链盟 (2025)。《2025年8月中国及31省市低空经济政策标准汇编及解读》
飞行邦 (2025)。《国资低空经济布局:6家国资背景低空公司新成立》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