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继SK海力士、三星之后,南京台积电也被撤销了豁免?9月2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官员在近期通知台积电,决定终止台积电南京厂的所谓“经过验证的最终用户”(VEU)地位,即撤销了过去台积电向南京工厂输送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半导体设备等的豁免权,意味着未来台积电供应商向南京工厂供应半导体设备和其他相关产品时都需要单独申请批准。台积电也证实,已接到美国政府通知,南京厂的VEU授权将会在2025年12月31日撤销。月产4万片,营收150亿,占比不足3%台积电南京厂(Fab 16)项目于2016年启动,初期规划投资30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厂,聚焦16nm制程,目标月产能2万片。该工厂在2018年10月实现16nm量产,并在2020年达产,实现月产2万片的初期产能目标。2021年,南京厂16nm晶圆月产达到2.5万片。在2021年的全球缺芯潮中,成熟制程产能严重紧缺,于是台积电在2021年4月宣布投资28.87亿美元在南京厂扩建28nm制程产能,新增月产4万片。新增的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并在2023年中达产。达产后,南京厂总产能达到月产6万片以上。根据台积电2024年年报,台积电南京厂去年营收约150亿元,占台积电总营收约2.4%。而近年来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台积电南京厂也没有新的扩产计划。台积电表示,正在评估情况并与美国政府保持沟通,将全力确保南京厂的持续运作不受影响。美国商务部也承诺,将批准必要的许可证申请,以避免工厂停摆。鉴于南京厂主要生产16nm及以上成熟制程,且当前库存和现有设备足以维持生产,短期内产能利用率(目前接近100%)和输出不会显著下降。尽管南京厂对台积电营收影响不大,但在消息传出后,台积电主要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包括应用材料、ASML、东电和科磊等股价跌幅都超过大盘。年底撤销VEU授权后,对台积电南京厂的影响主要是进口设备、材料等可能受到逐案审查,导致设备进口延误,增加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工厂维护、升级或更换设备时,需额外合规程序,这可能影响效率并抬高成本。同时,这也基本将台积电南京厂的定位固化,由于可能无法获得新设备,或许未来该工厂难以像2021年这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增设产能,促使台积电将产能加速转移到海外。SK海力士、三星同样未能幸免2022年,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实施严格的半导体出口管制,但为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工厂,比如三星的西安厂和SK海力士的大连、无锡厂提供了VEU豁免。这允许它们无需逐案申请许可证,即可从美国供应商(如应用材料、KLA等)进口受管制的半导体设备、工具和材料,用于维护和升级工厂。然而在8月底,美国商务部正式通知三星和SK海力士,将撤销其VEU豁免,并在120天后生效。美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政府计划批准这些公司的现有设施运营许可申请,但不打算授予它们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许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被撤销VEU授权的,还包括SK海力士此前收购英特尔位于大连的存储工厂。韩国产业部表示,政府已向商务部“说明我们半导体公司在中国稳定运营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韩国外交部表示,首尔将继续与华盛顿进行磋商以尽量减少对韩国公司的影响。相比于台积电南京厂,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的产能占比要高得多。根据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三星西安工厂月产能达25 万 - 26.5 万片 12 英寸晶圆,占三星全球 NAND 闪存总产能的40%-42%。这一比例自 2024 年以来持续稳定,主要得益于西安工厂二期和三期项目的持续扩产。西安工厂是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NAND制造基地,在2023年获得VEU豁免后,三星电子就在西安工厂投资升级工艺,计划2024年引进236层NAND制造设备。而无锡工厂也是SK海力士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基地,截至今年三季度,月产能约17万片12英寸晶圆,占到SK海力士全球DRAM总产能的35%-40%。就在今年6月,SK海力士还与合资公司海太半导体签署新合同,推进后端工艺升级和产能扩张。但在VEU豁免被撤销后,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的产能扩张和制程升级可能会因此停滞。短期来看,制程上三星的高层数NAND制造设备已经完成导入,产能较为稳定;但SK海力士近期才传出消息称计划提升无锡工厂DDR4晶圆投片规模,这可能需要新的设备导入,但在撤销豁免节点前,仍有时间准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三星和SK海力士位于中国的工厂,这些占全球产能比例非常大的工厂,产能和制程可能被限制在2025年当下的节点,未来扩产以及制程升级都很有可能会受到限制。从中国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技术升级,这将会有利于本土存储芯片厂商,比如长存和长鑫可能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两家韩国存储大厂的产能扩张,未来需要转移到其他地区。实际上,三星和SK海力士目前已经分别在美国得州和印第安纳州投资建厂。但人力成本和初期供应链成本可能会较高,两家公司也希望通过增强自动化比例来降低运营成本。长期来看,韩国存储巨头的产能布局,可能会受到设备管制影响而逐步“去中国化”。但对于中国本土的存储厂商来说,也将会是市场扩张的机会。小结海外半导体厂商VEU豁免被陆续撤销,表明美国希望加速半导体产能“去中国化”并“回流”。毫无疑问,这将导致半导体供应链变得更加割裂,从全球化加速转向区域化,分散的供应链也会为半导体制造带来更大的成本波动。长期来看,成本攀升、技术分化将会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下个阶段的特性。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要应对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则需要更加高度的自主化,以保障本土供应链安全。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11家半导体设备企业H1:刻蚀设备狂卖50亿,最高净利润暴涨73%阿里放大招:自研AI芯片100%国产,不用台积电代工小米入局,又一存储风口!Labubu 带火!消费级 3D 打印产业链起飞工信部: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产业链起飞?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