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集半导体行业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2025年9月5日,一则来自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强制清算案件公开信息,将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再次拉入公众视野。
这起案件的申请人为上海汇盛实业有限公司,被申请方正是曾经在半导体领域有过辉煌过往的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而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则担任案件管理人机构,其管理人主要负责人刘雪瑜凭借专业法律素养,肩负起依法推进案件清算程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的重任。

时间回溯到1989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应运而生,选址于静安区胶州路397号。彼时,它承载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以半导体器件、电子仪器的研发制造为核心业务,同时涉足理化分析和可靠性试验领域。在那个科技刚刚起步、半导体产业方兴未艾的时代,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怀揣着对技术的执着与热爱,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和生产线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半导体行业多领域发力,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发展贡献诸多力量。
1974 年 1 月,由原生产大功率管的元件五厂六车间扩建成立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专注半导体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加强了行业基础服务能力。
1979 年,研究所联合上海元件五厂、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9 月成功仿制出国内第一块单片 8 位微处理器 8080A,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赞扬,推动我国微处理器领域发展。
1976 年起,上海无线电十四厂、上海元件五厂与研究所合作,在 MOS 工艺基础上试验成功氮化硅和多晶硅生长技术,解决等离子刻蚀问题,采用硅栅自对准技术研制出等平面硅栅工艺,并陆续生产出存储器、多种微处理机中央处理器、计算机接口电路等计算机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为推广半导体应用技术,1979 年研究所创办《上海半导体》期刊并全国公开发行,主要面向从事半导体设计、研制、生产应用的人员,促进了业内技术交流。
1981 年,研究所引进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版系统和关键制版设备,改变人工设计、绘图、刻制红膜的方式,解决了设计周期长、一次成功率低、制版精度差的问题,成为集成电路设计和制版主要基地。
1982 年,研究所引进物理分析设备用于器件解剖、失效分析等,化学分析设备用于检测化学试剂和气体,建成上海市理化分析可靠性试验中心,为生产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及原材料质量分析提供科学数据。
以上内容资料摘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上海电子仪表工业志》,由上海仪电局有关人员组成的编纂委员会编写。

3号楼南立面
然而,市场如战场,变化莫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虽然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但在面对市场浪潮的冲击和经营困境的挑战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其业务逐渐萎缩,昔日的风光不再。
如今,这家曾经承载着产业期待的老牌国企已深陷“吊销”的泥潭,经营陷入停滞状态。除了此次成为(2025)沪03强清596号强制清算案件的被申请人外,此前还涉及1件立案信息,这无疑让它的处境更加艰难。从曾经在半导体领域叱咤风云的国企,到如今面临清算的结局,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的命运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已。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