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融合革命!6G最大难题竟被这块小芯片解决

电子技术设计 2025-09-08 17:29

在过去二十年里,我们见证了无线通信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从3G开启的“图片时代”,到4G的“视频时代”,再到5G引领的“万物互联时代”。如今,6G的脚步正悄然逼近,根据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的规律来看,业内普遍预计6G将在2030年前后商用落地。

资讯配图

但与以往不同,6G的目标不只是变得“更快”(将速率提升到Tbps级),而是要成为通信、感知、计算、AI、大数据、安全一体融合的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真正的实现空天地海立体全域覆盖。全频段覆盖、超低时延、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等将是6G的核心能力,但问题是遵循目前传统的技术路径,似乎很难走到那里。

纯电子与纯光学:各有极限

在低频段,电子技术是无可争议的王者。CMOS、GaAs、GaN器件在Sub-6 GHz乃至毫米波的中低段,都能提供成熟、低成本的射频前端。但一旦频率逼近100 GHz,物理极限就开始显现:器件的特征频率成为更进一步的天花板,倍频链带来的相位噪声像滚雪球一样放大,功耗和热管理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实测显示,倍频链每提升一级频率,相位噪声会劣化6–10dB,在100–300GHz,4–5级倍频链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工程实现,而超过500GHz,纯电子倍频链往往需6级以上,他们的效率基本低到难以实用,更不要说倍频带来的巨大发热问题。

根据EDN电子技术设计2024年的报道“全球首款6G原型设备问世,无线技术新竞争已然开启,可以看到6G原型机采用的均是传统的电子器件,制造出的原型机不但体积巨大,而且仅能覆盖100米的范围,虽然速率达标,但商用价值有限。

资讯配图

6G原型机测试

纯电子路径简单概括一下

而如果仅从速率的角度出发的话,另一条路线,光通信几乎是“降维打击”。光纤和自由空间的光通信在带宽、损耗、相位噪声上的表现几乎无可挑剔,电光传输数据的速度可轻松超越Wi-Fi 100倍卫星间激光链路已经在实验中跑出Tbps级的速率。但光链路对视距和环境条件的依赖,使它在移动终端、车载、无人机等场景下举步维艰,在地面场景尤其是城市场景中它极易受遮挡、天气影响,且终端对准要求非常高。除此以外,纯光学收发机在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面难以满足手机、车载等大规模部署需求,同时光学链路无法直接利用低频段(Sub-6 GHz)良好的覆盖特性,也无法直接与现有蜂窝网络无缝融合。

资讯配图

星地激光通信

概括一下纯光学路径

光电融合:取长补短的唯一解?

那么第三条路就很明显了,把传统电子学的优势和光学的优势结合不就行了,用光子技术去解决电子在高频段的瓶颈,用电子技术去完成光子难以胜任的信号处理与控制上的短板。最近,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团队发表在《Nature》的工作,就是一个标志性案例。

他们在一块11×1.7毫米的薄膜铌酸锂(TFLN)芯片上,集成了宽带无线-光信号转换、可调谐低噪声载波/本振源产生以及数字基带调制等完整无线信号处理功能,可实时、快速生成0.5–115 GHz任意中心频率,实现了>120 Gbps的高速无线传输,而且全频段性能一致。其跨越近8个倍频程的低噪声信号调谐性能,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平台或技术方案均无法企及的里程碑式突破,而这正是未来6G网络自适应频谱管理所需的硬件基础。

资讯配图

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技术赋能超宽带泛在接入无线网络示意图

所以从目前的实际案例成果来看,未来的6G网络,要同时吃到“低频覆盖”和“高频容量”两块蛋糕,还要硬件小、功耗低、可随时换频避干扰,纯电子或纯光学似乎都无法在物理、工程、经济三方面实现同步闭环,而光电融合可能就是未来6G落地唯一的可行解。

 责编:Ricardo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光电 芯片
more
黄仁勋甩出王炸,英伟达最强芯片来了,震惊全球
每周100万人与ChatGPT聊自杀;美团推全国骑手社保补贴;高通发AI芯片,股价暴涨20% | 极客早知道
股价飙升20%!刚刚,高通发布人工智能芯片!
220亿美元合并官宣,射频芯片新王降临?
黄仁勋称美国AI芯片需要向中国出口,外交部回应
国内首例!深圳破获特大假冒进口芯片案
一位芯片老兵,再战英伟达
突发!600亿射频芯片大厂或被并购
【转载】IDAS 2025 IP论坛在杭举办,共话芯片IP“稳基·融合·跃升”产业生态新路径
高通发布新一代AI芯片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