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将卫星数据转化成 3D 水汽地图,把模糊的图像快照变成风暴监测细节。

一个多世纪以来,气象学家们一直在用手工演算、方程式来追踪风暴,如今则用上了超级计算机。然而,尽管技术不断进步,气象学家仍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因素上屡屡受挫,那就是水汽。
湿度是雷暴、暴洪和飓风的无形“燃料”。它决定了一场雨是匆匆而过的小雨,还是能让你飞奔着寻找遮蔽处的夏季倾盆大雨。而迄今为止,卫星始终难以捕捉到足够详细的湿度数据,无法在天色骤变之前向我们发出预警。
来自弗罗茨瓦夫环境与生命科学大学(UPWr)的一个团队或许能改变这一现状。在本月发表于《卫星导航》期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介绍了深度学习如何将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模糊大气快照转化为清晰的 3D 湿度地图,从而揭示出影响局部天气状况的隐藏漩涡。
其秘诀是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SRGAN),这种 AI 技术最广为人知的用途是让粗糙的照片变得清晰。研究人员并未以名人或风景作为训练对象,而是用全球气象数据训练该网络,并借助了 NVIDIA GPU 的强大算力。最终,来自导航卫星的低分辨率观测数据被“升级”为高分辨率湿度地图,误差大幅减少。
在波兰,这种技术将误差降低到了原来的 6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即便在最容易出现预报偏差的雨天,误差也减少了 52%。与以往那些会把细节模糊成水彩画般效果的方法相比,这种 AI 技术能生成清晰的梯度信息,与地面仪器观测到的结果完全吻合。
而且,由于天气预报既关乎准确性又关乎可信度,该团队还加入了一个创新点:可解释 AI。他们利用 Grad-CAM 和 SHAP 等可视化工具,展示了该模型在做决策时“关注”的区域。令人安心的是,AI 的“目光”落在了易发生风暴的区域(波兰的西部边境、美国加州沿海山脉),这些地方正是预报员们所熟知的大气容易变得恶劣的地方。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UPWr 的助理教授 Saeid Haji-Aghajany 表示:“在预测那些会扰乱人们生活的天气时,高分辨率、可靠的湿度数据是目前缺失的一个环节。我们的方法不仅提高了 GNSS 层析成像的清晰度,还向我们展示了模型如何做出决策。随着 AI 进入天气预报领域,这种透明度对于建立信任至关重要。”
这个方法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将这些更清晰的湿度场输入基于物理或 AI 驱动的天气模型之后,天气模型就能在突发暴雨或暴洪前进行预报。在天气骤变的地区,人们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因素:不是雷声,不是闪电,而是湿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深度学习如何将模糊大气快照转化为清晰的 3D 湿度地图。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观看 NVIDIA AI 研究负责人 Sanja Fidler、Aaron Lefohn 和 Ming-Yu Liu 的特别演讲中文字幕版,了解他们如何为计算机图形和物理 AI 的下一步发展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