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形成从基础素养专业能力的完整培养链条,将顶层设计为高校教育教材建设与实践平台各种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我们通识教育提供的执行路径。戴琼海院士还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知识的生产传播与获取的方式,未来的教育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趋势,也是重大的教育范式的变革。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通识教育从理论探讨走向制度化的建设,并纳入常态化课程体系。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行动的紧迫性。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培养具有独立判断能力、责任感与创造力的人才。期待高校与教育管理领域的同仁,将今天的思想和火花带到课堂,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教学当中,创造性地体现智行中国的共识,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落地和普及。

戴琼海院士致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处长刘永强在致辞中强调:国务院再次推出“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出了六大行动推动着人工智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刘永强处长表示,高教司一直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行动,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学段,采取了一系列的重磅措施,把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了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训等活动,希望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的实践体系建设,建立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刘处长认为拥有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对于教育教学变革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最后刘永强处长希望更多的人工智能学会的专家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推进通识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等方面的工作。

刘永强处长致辞
报告环节,分别设置「思考: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和通识教育」、「行动:区域性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内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创新」、「实践:产教融合下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四大主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楠,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邓志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范晓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黎铭分别主持相应环节。

马楠教授

邓志鸿教授

范晓鹏教授

黎铭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分享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挑战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根据技术的走向讨论通识教育面临的变与不变,重点讨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和人才培养该如何破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以《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为题,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格局、坚持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接班人,要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让愉快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主旋律,让愉快伴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浙江大学教授吴飞分享《 人工智能:通识为基、交叉为翼》为题的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从专业教育延伸至通识教育的内涵差异与内在联系,另一方面系统分析以人工智能促进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与实践方法,分享了浙江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分层分类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以及基于学科大模型推动“AI for Research”科研范式变革的创新探索。

焦李成教授作报告

吴飞教授作报告

熊璋教授作报告
天津大学教授胡清华分享《全域赋能、启迪创新,天津市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天津市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初衷、建设思路、存在问题以及改进优化举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林菲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评价体系浙江方案》为题,介绍了浙江省高校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路径,打造了“四位一体”人工智能通识素养培养的浙江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浙江省的系统性发展。

胡清华教授作报告

林菲教授作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分社长王康分享《人工智能“专通数智”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从课程和教材建设的视角,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人工智能专业教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以及人工智能数智化平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社长白立军以《建设优秀人工智能教材,服务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为题,梳理了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目前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面临的机遇,分享人工智能经典教材的建设经验和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黄娟琴分享《多元化多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教材体系建设探索》的主题报告,介绍浙江大学出版社在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材体系建设中的实践路径与探索成果。人民邮电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总经理王威分享《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共建高质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生态》的主题报告,介绍人邮社围绕该领域,突破技术与学科思维局限、覆盖 “理论认知-素养培育-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从出版多元教材、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多方协同三方面发力,联动政产学研用,共建高质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生态的工作思路。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教材事业部经理姚蕾分享了《AI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介绍机械工业出版社如何以纸数融合、多方协同为双翼,在教育研究、生态建设、新形态教材与智能化平台上的创新实践,旨在汇聚智慧、赋能教育,为中国特色AI通识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出版界的思考与力量。

王康分社长作报告

白立军社长作报告

黄娟琴副社长作报告

王威总经理作报告

姚蕾经理作报告
阿里云高校合作部总监郭伟杰分享《阿里云助力高校AI人才培养的实践》主题报告,介绍阿里云在AI大模型领域最新进展,面对AI人才的挑战,从AI通识教学、AI+X学科融合实践、算力支持、实践实训等方面分享阿里云和知名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经验,共同培养了大批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校与科研人才发展部部长曹新方以《校企协同,共建数智时代人才新生态》为题分享报告,介绍了教育部与华为联合发起“智能基座”项目,强调“智能基座”项目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实践为牵引,助力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百度高校合作部副总监计湘婷分享《创造的方式在重构——百度大模型人才培养计划助力AI通识教育》的主题报告,分享了百度大模型的前沿技术,解读百度大模型人才培养计划,阐释AI时代校企如何能更有效地携手,开展基于大模型“智慧共生”的AI通识教育,校企共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领军AI人才。科大讯飞北京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伍大勇分享《科大讯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设计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科大讯飞设计的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介绍其实践应用案例及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提供的有力支撑。

郭伟杰总监作报告

曹新方部长作报告

计湘婷副总监作报告

伍大勇执行院长作报告
“智行中国”系列论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精心策划的品牌论坛活动,旨在整合“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关键领域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激发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人才发展,促进不同创新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本期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承办,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教材研究)、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AI+X)方向虚拟教研室、教育部“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虚拟教研室、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参与协办。
“智行中国”系列论坛自2022年发起以来,已成功举办八期主题论坛,分别为“迈向教育科学研究新范式”、“大手牵小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下的智能教育新机遇”、“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发展新机遇”、“智能新时代:人和人造物的力量协同与创新探索”、“AI+X:迈向垂直领域大模型赋能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专家谈”和“探寻大模型中的智子: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驱散天空中乌云”、“科学是内在整体: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之问” ,目前线上全网累计观看人次已超360万人次,未来论坛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学界、产业界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领域教育科技最新发展、应用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