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深度席卷下,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不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上实现了全球领先,更在技术创新、产品布局和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变革的核心策源地。车百智库研报《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与市场走向》指出,当前的产业演进已呈现出从技术突破到市场格局重塑的全链路变化,勾勒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六大趋势。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整车与设备企业推动高压快充迅速普及;新一代电池技术加快落地;组合驾驶辅助配置全面下放;多模态大模型驱动辅助驾驶迭代升级;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和“中央集中式”转变;国产汽车芯片快速崛起。
我国汽车市场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汽车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德、美、日前十大乘用车品牌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7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品牌众多,目前已超250个,前十大乘用车品牌市场集中度仅为50%,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激发了车企的创新热度。从今年上海车展来看,各自主品牌正积极通过多元化产品战略寻求突围。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加速向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延伸。
大空间SUV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汽车人均保有量的增加,改善型需求已成为消费者新的核心驱动力。
2023年,增换购在汽车消费中的比例首次突破50%。在以旧换新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消费者对车辆空间的改善需求显著上升,国内SUV市场呈现明显的大型化趋势。数据显示,国内SUV市场中C级以上车型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3%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15%。本届上海车展上问界、乐道、深蓝、极氪等多个品牌发布全新中大型、大型SUV产品,掀起新一轮竞争热潮。
合资车企正从“两头在外”的“在中国”模式向“成为中国”模式转变。在首轮电动化变革中,合资车企受到了较大冲击。合资品牌燃油车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64%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不足40%。过去,合资品牌在电动化产品布局上多以燃油车兼容平台产品或本部开发的全球车型为主,普遍存在“水土不服”问题,2024年,合资品牌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不足15%。
尽管如此,合资品牌仍拥有庞大的燃油车存量用户和深厚的品牌基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合资品牌加速在电动化方向上蓄力追击。今年上海车展中,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凯迪拉克、奥迪等新能源车型集中亮相。
一方面,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普及趋势依然延续。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L2级组合驾驶辅助渗透率达到55.7%。从今年上海车展观察,小鹏、零跑、比亚迪、哈弗等国产20万元以下车型已标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传统合资车企也在追赶新能源智能化的步伐,如奥迪A5L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本田、日产、凯迪拉克等品牌也进一步深化与Momenta的合作。
另一方面,安全性成为企业宣传与研发的核心。车展前夕,针对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过度宣传与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测试与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及安全响应措施,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与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汽车产业正突破传统边界,形成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基础的聚合型智能产业新生态。智能汽车、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同源、底层互通、应用共融,通过技术外延与场景创新不仅加速了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与规模化落地,也深化了汽车产业自身的技术发展,推动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迈进。
执笔人:张永伟、张健、闫薪铭
改写: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