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细分市场打响“攻防守擂战”

高工机器人 2025-09-14 15:00
资讯配图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4030 字,阅读完成需 分钟。


近期,各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2025半年报,几家欢喜几家愁。


高工机器人观察到,在10家工业机器人本体上市公司(埃斯顿、新松机器人、埃夫特、汇川技术、美的集团(库卡)、拓斯达、新时达、爱仕达、越疆机器人、凯尔达)中,2025上半年有4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7家亏损已有大幅改善。

上述10家上市企业中,有5家企业在上半年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时达、美的集团4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注:美的集团未公开披露库卡集团及旗下机器人业务的利润情况,此处统计仅以美的集团为口径。)

上市公司业绩起伏升降变化,恰恰能够直观地映射出所处行业的趋势走向。从经营情况和业绩来看,2025上半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

而宏观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的产销量均有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93万套,同比增长35.6%。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量约16.17万台,同比增长13.36%

主要原因来自行业下游景气度的回升,如汽车行业稳定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40%以上;3C制造业处于上半年淡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4.6%;锂电行业触底反弹,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68%


资讯配图

细分市场打响攻防守擂战



虽然汽车、3C电子、新能源这3大“基本盘”影响着工业机器人整体行情走势,但在细分领域市场的渗透率和占有度,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综合实力和排位的关键因素,多家企业在船舶焊接、半导体、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包装、物流仓储、航空航天等工业场景已经开始“短兵相接”,展开“攻防守擂战”。

汇川技术披露的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2025上半年其SCARA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仍然位居第一,但市场份额下降约6%,而其多关节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0.8%,被库卡挤出前三。

汇川技术表示,上半年其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锂电、物流、机床、包装、储能等高景气度行业,并且推动直驱电机、高精度丝杆、导轨、协作机器人、相机等新品的销售,上半年在汽车点焊工艺实现了技术和方案的突破。

新时达表示,其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出货量在一季度同比增加25.7%,二季度同比增加52.4%,并于上半年相继发布了高速版SCARA、洁净版SCARA机器人,在3C电子、半导体、数码锂电、仓储物流、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等通用工业领域取得增长。作为新时达重要战略业务的半导体机器人领域,上半年新时达在该领域客户数量实现同比增长,且成功获得国产头部半导体工艺设备商批量订单。

上半年,埃斯顿在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增长26.54%,还推出了自研的1000kg重载六轴机器人。除了在三大基本盘布局的产品体量优势,埃斯顿在7月取得了喷涂机器人防爆认证,实现了在金属加工领域所有工艺应用的闭环,将金属加工的体系化解决方案覆盖了家居、建材、家电等一般工业市场。

新松机器人表示,在汽车、锂电、光伏、一般制造等主线产业之外,上半年其积极加大在半导体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投入,并推进六轴机器人产品标准化,实现了销量快速增长,在自动化装配与检测产线、物流仓储装备领域营收分别实现了44.6%、10.83%的同比增长

此前受到光伏板块产能过剩影响的埃夫特,今年在汽车、3C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其半年报显示,2025上半年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同比出货增长40%,在3C领域出货同比增长50%,并与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立讯精密、捷普绿点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但受国内外集成业务收缩,上半年埃夫特相比同期亏损扩大,通过战略调整,其系统集成业务拓展至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方向。

拓斯达表示,上半年在3C行业的工艺及应用优势进一步显现,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86%,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55%。同时基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加工需求爆发、产能复苏,其数控机床业务同比增长83.74%。

爱仕达表示,钱江机器人以焊接机器人为切入点,持续保持在获取大客户订单上的竞争力,上半年发货台数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在FPD面板、家具、工程机械、特殊材料表面涂装自动化实现了突破。

从以上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出货量和市场变化,不难看出,下游行业虽然多有复苏,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

资讯配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整理

高工机器人通过调研了解到,在上半年市场竞争环境下,面对终端大客户企业依然没有议价能力,只能牺牲毛利率以价换量,也有部分企业表示放弃与二、三线品牌内卷,寻找高端领域国产替代机会。

同时,部分产品如SCARA机器人价格已经接近触底,通用焊接机器人市场价也已接近“降无可降”的地步,行业内卷的现状,有望从“卷价格”向“卷品质、卷售后、卷服务、卷交付等”方向过渡。

资讯配图

海外市场仍面挑战

企业感受喜忧参半

再来看海外市场,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贸易摩擦、地区冲突不断,但部分海外地区在制造业产业链迁移的背景下保持着经济活力和旺盛的自动化升级需求。

GGII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口量达17169台,同比增长52.36%。据财报显示,各大企业上半年对海外市场的体感冷暖不一、喜忧参半。

2025上半年,埃斯顿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微增2.18%。上半年埃斯顿加强了对欧洲市场的投入,紧随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客户出海,相继在意大利、德国成立子公司并组建本土团队,其波兰制造基地将在下半年竣工投产,将形成海外3个(含Cloos、M.A.i)+中国5个生产基地的供应链结构。

汇川技术上半年海外业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39%,“借船出海”战略取得成效,同时布局泛亚太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上半年其工业机器人产品取得德国SGS-TUV Saar认证证书,具备了海外高端市场的准入要求。

埃夫特在海外营收挑战较为明显,相比去年同期,其境外收入占比从43.95%下降到29.61%,主要是欧洲、巴西、印度市场的集成业务收缩,非核心战略业务盈利情况下降所致。对此挑战,埃夫特表示将调整组织结构与成本结构,积极增大拓展德系高端业务客户的力度。

新松机器人上半年在海外北美地区取得新能源车企客户订单,强化了锂电、整车制造领域的本土化服务能力,并携手国内汽车制造龙头客户出海,在印尼落地整车装配智能产线升级项目。

越疆机器人在上半年首次完成海外“落子”——于马来西亚成立了子公司,目前越疆机器人全球已经实现累计10万台出货量,未来将同步强化具身智能产品线的出海战略,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变。


资讯配图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整理


基于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的出货量格局分布来看,出口排在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韩国、越南、印度、德国和荷兰。GGII预测,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超过3万台,在东南亚市场、美洲市场的出货量有望创新高。



资讯配图
驶入工业具身智能加速赛
探索场景落地的N种可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渗透,AI+制造业迎来了技术融合的拐点,尽管商业化路径依然模糊,但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企业新的“赛场”。

今年以来,包括埃斯顿酷卓、新松机器人、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埃夫特、美的集团等都发布了首款或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埃夫特在2月份发布了其第一代人形机器人Yobot,包括双足、轮式两款型号,目前正在进行第二代机型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场景适应性和运动能力,并与华为云、国创工软等企业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越疆机器人在今年3月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并在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了迭代版本DOBOT AtomⅡ,具备±0.05mm工业级精度和多机协同能力,可用在工业搬运分拣、装配质检,以及及商用服务、科研教育等领域。

4月,新松机器人正式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全面布局具身智能。在7-8月间,新松机器人展示了旗下智能类人双臂平台、“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适用于工业制造、社会服务、家庭陪伴等领域。

埃斯顿酷卓在6月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搭载了快慢系统协同的具身智能体架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零部件抓取、物料搬运等体力劳动,以及螺丝锁付、质检巡检等精细化工作。

拓斯达在9月12日发布了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该人形机器人搭载了拓斯达与智谱AI合作的具身智能模型,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能够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美的集团发布了面向工业场景的轮式人形机器人“美罗”,与工厂智能调度系统深度协同,今年5月已应用在美的集团旗下荆州洗衣机工厂,进行搬运、装配、质检等实训作业

除了上述企业已发布人形机器人整机,新时达正在研发具身智能控制器和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凯尔达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子公司,计划从六维力传感器等感知层面切入具身智能。

汇川技术则表示,其专注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正在进行包括驱动器、伺服电机、关节模组、行星滚珠丝杠的研发设计,汇川技术还透露,基于终端客户和集成商需求,其已经在研发上肢机械臂部件


资讯配图
从工业到协作
协作机器人热度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ABB、库卡相继发布了新一代协作机器人PoWaiico系列;拓斯达推出智能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埃夫特进行单臂、双臂复合机器人的样机设计;汇川技术、新时达则完成了首款协作机器人产品的技术验证,并在下半年相继发布。


以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见长的企业,为何纷纷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持续开疆拓土


高工机器人通过调研了解到,一方面是随着协作机器人产品越发成熟,已经在多个工业场景中经历了稳定性、可靠性的检验,在3C电子、汽车、通用工业等场景应用的渗透率增加,同时在外销出海上增长迅速GGII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协作机器人出口量为6033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4.26%


另一方面,具身智能催生了机器人产业从追求传统高速、高精作业到灵巧操作的应用需求,协作机器人的轻量化、一体化集成技术,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上半身手臂方案打下基础。


而在工业场景CNC上下料、码垛、搬运等场景中,复合机器人的需求同样快速起量,为协作机器人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2025年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正迎来弱复苏,行业格局变化迅速,企业新品发布周期加速、市场竞争依旧激烈。


GGII预测,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33.2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3%,国内市场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有望达到60%。但今年主要外资品牌在华市场营收和订单量同样增长迅速,受国内需求复苏影响,工业机器人行业原本加速的内外资分化格局将会有所缓和。



END


资讯配图
活动广告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以上为广告

往期推荐:





灵巧手创业企业今年完成第4笔融资,累计金额近亿元;三协电机成功上市 | 一周资本大事件


半导体领域现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订单;奥普特新增“机器人概念” | 市场观察


新时达“精耕小脑”,与大脑协同,加速具身智能垂直落地

从3D视觉挺进具身智能,这家“机器人新锐”正推动具身装配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资讯配图
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工业 机器人
more
西北工业大学|扑翼机器人通过可重构机构的应用实现了仿鸟自主起飞
工信部:加快高端算力芯片与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
2025工博会,朱兴明董事长邀您来汇川展台看“软件定义工业”
经典回顾|老树发新芽:老工业城区瑶海发展经验及借鉴(一线调研总第50期)
“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交出“七彩成绩单”
从进化到预见,开启工业朝圣之旅的新十年
今年前七个月我国轻工业稳健运行 营收超13万亿元
开幕倒计时3天!展商名录发布!2025第28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逛展攻略请收藏!
科技赋能提效率 “飞檐走壁”“空中焊将”工业机器人大展身手
2025工博会 | 施耐德电气带你去到了不起的未来工业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